胥麗麗
摘要:社會需求和實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語言交流的重要性,為更好地體現出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教學理念,作為教師,有義務尋求最佳教學方法,其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將生活與英語學科融為一體,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將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融合在一起,真正將英語學科的交流作用發揮出來。本文從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積極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英語,教學情境的生活化;創設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模式;以生活化的課外拓展帶動教學生活化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論述,以期讓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策略
杜威也說“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小學英語是一門以語言為主的學科。學生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表達和交流。英語來自于生活,并為生活所用。英語又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英語教師有義務讓學生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此,教師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有助于他們認識所學到的英語知識的意義。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呢?
一、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將英語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小學英語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英語的學習生活化,將英語的學習與生活接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實例形象地運用英語,從而提高初等教育階段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語言的學習需要不斷的實踐中應用,來加強對于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小學英語教學的生活化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英語知識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運用知識服務生活。英語恰恰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也不能僅停留在課堂上,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運用所學英語知識服務生活。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吃到蘋果、香蕉、橘子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吃水果的時候聯想到所學的水果單詞“apple,banana”等。當學生在體育課上做運動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運動的時候聯想所學到的運動單詞“run,jump”等。通過大量的英語實踐,學生也能提高他們的實踐運用能力,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再如,在教生字母前,可以拍攝一些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縮寫詞:如停車標志P,肯德基KFC,麥當勞McDonalds,洗手間WC。搜集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商品英語:餐巾紙上的soft,牛奶包裝上的milk等,這些生活中的英語更能讓學生在學習字母時熱情高漲,思維異常活躍,還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切實感受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
二、積極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英語
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尋找到英語的身影,教師可在英語課堂中對日常生活中的英語進行總結和概括,多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留意英語的存在。讓生活再現英語,這樣也能讓孩子更關注英語學習,真正發揮英語作為語言的交流功能,讓英語教學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例如,在停車場看到大寫字母“P”,表示的意思是英文單詞“Parking”。又如,學生們愛吃的肯德基,其縮寫是“KFC”,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全拼是“Kentucky Fried Chicken”。教師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英語融入到英語課堂中,結合實際講述,讓英語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生活在英語的情境中,進而再實現英語教學的最優化。
三、創設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模式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環境和語言環境,導致學生很難在既定環境中將已學的英語技能和知識很好地應用起來,容易使英語教學出現“啞巴式”教學的窘局。為打破這種不利局面,提高學習興趣,英語老師要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生活情境,營造濃厚的氛圍,引導并鼓勵學生主動、積極融入到情境之中,學到實用性英語,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holiday”時,可選擇西方國家的某個節日開始教學,如在Halloween(萬圣節)時帶領學生做pumpkin lamp(南瓜燈)、裝扮自己,給學生發candy,再講述萬圣節的由來以及萬圣節的相關風俗習慣,結合多媒體展示,師生一起感受節日氣氛,從中獲得相應的知識。
四、以生活化的課外拓展帶動教學生活化
開展生活化教學時,除課堂教學需建立生活化模式外,課外拓展方面也要生活化,以課外拓展的生活化帶動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將課內外有機結合在一起,全面建立生活化教學理念。教師在組織課外活動或者布置課外作業時,從實際出發,注重內容和設計的生活性、可行性,并且家里創新性理念,提高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最終達到學以致用之效果。在絢麗多彩的生活中用英語交流, 使英語真正走進每一位學生的生活中,使他們都能真正愛上英語。
1.在課外活動中營造特殊的生活情境,讓小學生都能在其中自由探討交流。例如,在學習“I like dogs”時,教師可組織學生繪制一些動物頭像的卡片,再標示相應的英語單詞,將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欲望激發出來;
2.在課下,教師也可組織學生舉辦“英語學生成果”交流會,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鼓勵他們多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積累英語知識。比如說歌謠和諺語等,以此促進英語知識的學習。所以,英語教學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課外生活,并注意與學生生活相結合,以人為本,以此來促進學生更主動、全面發展。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語言源于生活,學習語言必須走進生活。英語是一門以語言為主的學科,語言又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現象,語言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在生活中掌握的語言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語言,英語教學通過生活才有效。因此,用生活理念建立英語學習大課堂,真正實現語言教學走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讓英語學科為生活而用。
參考文獻:
[1]袁建瓊.試論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內涵及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9):99-102.
[2]蘇波云.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4,(04):74-74.
[3]王召娟.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點滴嘗試[J].校園英語(中旬),2014,(11):12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