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雪梅
【摘 要】各行各業都要創新,有了創新才有發展的動力。專家及一線的教師一直在研究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本人建議要融入創新的思想。本人以創新理念為指導,提出幾個具有創新意義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68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對于各行各業而言顯得更加寶貴,學生學習時間的寶貴性更是不言而喻。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及小學生要學習的科目的增多,較之于傳統教學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時間受到壓縮,但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只有在方法與技巧方面多做文章,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式。
一、課堂導入魅力化
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既要遵循教學規律,同時又要遵循兒童的發展規律,這樣教師對知識的傳授才能與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達成一致。新課改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具有歷史性的重要教學指導理念,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帶來了一股春風,其中,要求教師要轉變上課鈴響后直接進入教學正題的情況,教師要穿插一個導入環節,導入的目的是為整節課高效開展奠定基調。
當然,不僅對小學語文教師對導入環節的設計提出了要求,本人認為教師還要以小學生的特點為基礎使導入環節魅力化,而對此的深入思考就是穿插一些小學生的興奮點。本人就個人在不斷提升導入環節魅力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在此分享:導入環節應該是知識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體。知識性是萬萬不可缺少的,否則浪費教學時間是小,關鍵還會使學生的思想游離于課堂,難以引導學生從知識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如果教師以有效實現知識的滲透,那么,對學生知識的獲取無疑產生了重要的指引作用。魅力的提升還在于學生興趣點的引入。設計課堂導入的重要意圖之一,就是使學生本節課的語文學習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學生輕松的去學習。而只有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才會使學生在課堂之始就十分快樂。
課堂導入魅力化有豐富的內涵,想要把握好導入這5分鐘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二、把握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小學生的精力十分旺盛,因此,在進行機械性記憶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效率,這是小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有利因素。然而,作為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卻是要能夠從更多的視角來考慮。一些教師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對知識點死記硬背,雖然學生能夠機械的記憶大量知識,當然,一些知識確實需要學生通過記憶的方式來掌握。但是如果學生的記憶僅僅停留在機械階段,那么,不管對學生理解知識點還是掌握知識點,從長久來看都是十分不好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機械記憶與理解性記憶結合起來。對于一些確實需要學生進行機械記憶的知識點,教師要鼓勵學生扎實的、準確的掌握知識點。當然,對于一些需要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知識點,必須要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理解。
理解性記憶對知識點本身的掌握來講,建立在理解基礎上,能夠使學生的腦海中對知識點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進而進行長時間的記憶,也能夠使學生對知識點有更加全面的見解,使學生真正領悟知識點的含義,當然,對知識點領悟能力的提升,對學生其他知識點含義的獲取也有很大幫助。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有體會,只有發揮好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引導作用,小學生才能順利掌握并理解知識點。因此,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依據與出發點。
三、實現認知與情感的統一
知情結合是現代教學的重要理念,其含義就是將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的培養結合起來。干巴巴的知識點自然是十分枯燥的,如果能夠融情于知識點,自然知識點就多了很多生活的氣息,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識點,而是成為人們心靈的歸宿。
不管是從培養小學生融情與學習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幫助小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的角度出發,都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情感的培養融入知識點講解之中。當然,語文無疑為教師實現將知識與情感的教學結合起來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很多需要小學生理解的知識點,只有在投入真情實感的情況下才能把握其實質。較之于其他學科,語文更能夠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意識,當然,學生在學習中情感意識的養成,對學生各個學科的學習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四、善于進行一些教學管理策略
隨著新的教學指導思想的引入,廣大教師應該逐漸明確的一個教學理念就是:知識點的講解僅是教學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學習還需要教師做很多工作,其中,通過有效管理為學生很好獲取知識點做好準備,就是教師應該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尤其受小學生自制力不足的限制,學生的學習往往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只有教師通過管理的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聚學生的注意力于課堂,學生的學習才能順利進行。
談及教學管理,對為數不少的教師來講還顯得較為陌生,一些教師并沒有相關的實踐經驗,這就啟發教師要在教學管理方面多多學習與實踐,學習相關的管理知識,并結合一線教學需要進行合理、有效應用,從外在與內在兩個方面發揮其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物理環境管理方面,就應該從教師的格局等方面,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五、借鑒一些“效應”
心理學上研究了一些效應,例如首因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社會刻板效應等,這些效應不僅能夠用來分析人們的一些行為,還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借鑒。我們在這里以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在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應用為例展開論述。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不僅人們往往對首先發生的事情及最近發生的事情會產生較為深刻的印象,而且學生的學習也遵循該規律。因此,教師應該將重點與難點知識的講解按照該兩種理論開展,放在課堂之始或者課堂快要結束的時候,這樣能夠使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一些小學語文教師不懂得應用該種理論,將最為寶貴的時間用于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點講解,或者開展一些與學生知識點獲取聯系不夠密切的事項,都會造成教學時間浪費的現象。教師只有把握了這些效應,才能更好地把握實物的關鍵,充分利用最為寶貴的教學時間,進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本人在文中從一些較為新穎的視角提出了幫助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方法,當然,還有很多文中沒有涉及到的視角及一些尚待發現的視角。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通過新的方法與技巧更好的搞好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