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
【摘 要】本文以中職學校染整專業數碼印制課程為例,闡述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該課程部分內容中的教學設計,主要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教學分析、教學設計及案例評析、翻轉課堂對中職數碼印制課程的優化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翻轉課堂 中職 數碼印制課程 優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081-02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 Model”,通常被稱為“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知識的講授來進行知識的傳授,課后學生通過作業、實踐等完成知識的內化。而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占用課堂時間來講授知識,教師課前將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上傳到互聯網上,學生在課前學習教學資源,也可任何時候在網絡上查閱需要的資料,并可在線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協作學習,然后師生再在課堂上進行分析交流、答疑解惑以及課后對知識進行實踐應用。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中職教育以實踐為重,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其課堂教學多以項目化教學模式為主,在教學實施中以典型職業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為載體,以“項目驅動”為主要形式,以技能項目訓練為主,以完成項目任務為教學活動的目標。
以廣西紡織工業學校為例,目前中職學生具有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理論學習的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缺乏積極學習的動機、熱衷網絡、對信息化接受能力很強等特點。中職教師具有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收集教學案例、大多數能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等特點。中職教學環境具有大多數教室和實訓室具備多媒體設備、校園無線網絡全面覆蓋等特點。綜上可見,鑒于學生的特點、教師的教學能力、學校的設施建設,學校中職數碼印制課程是適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
二、翻轉課堂在中職數碼印制課堂的教學設計
本文以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染整專業為例,我們在中職染整專業數碼印制課程中引入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中職課堂教學改進的有益嘗試。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數碼印制課程是染整技術專業二年級上學期開設的專業方向課,是一門應用型的課程。主要實施數碼印制產品,如絲巾、T 恤、抱枕、瓷磚等數碼印花教學。數碼印制 T 恤打印機打印參數設置這一知識點是數碼印制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對打印參數的設置較難理解和掌握,學生對打印機起始點的確定、根據面料設置合適的墨量參數理解起來比較抽象。本課通過“數碼噴射印花—— 數碼印制打印參數設置”這一項目的學習,以真實任務的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清晰的職業導向,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業意識。
2.教學目標分析
在知識理解的層面上,能夠說出打印起始點的概念;能夠說出色調調整的標準;能夠理解棉、滌綸兩種不同面料對應的打印墨量參數設置方法。在應用層面上,能在衣片上確定正確的打印起始點;能夠對圖片的色調進行調整;能夠根據純棉及滌綸面料成分比例,正確設置對應的打印分辨率及墨量參數,完成T恤定制小樣打印任務。
3.學習者分析
學習者為本校染整技術專業二年級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一定自學能力,學生在前導課程中已經學習了面料的相關基礎知識,喜歡上網,對手機操作非常熟悉,能夠使用手機進行移動學習。
(2)學生由于經驗不足而對紡織品打印參數是否設置得當預判不準確。
(3)學生對數碼印花課程操作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面料判別、Photoshop 基礎,能夠簡單操作紡織品數碼噴墨打印機,因此,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學習完成本次課的制作。
(二)教學設計及案例評析
1.教學流程設計
我們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將數碼印制T恤打印機打印參數設置這一項目的教學流程分為:課前知識傳遞、課堂知識內化和課后知識拓展三個環節。具體流程如圖 1 所示。
(1)課前
學生通過學習教師上傳到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包,明確《數碼印制工作頁》要求,通過視頻(微課)、課件等教學資源學習該任務的基本知識。在這個階段,學生既可以自主控制學習的進度,又可以反復學習,還可以在線與教師、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通過課前的微課教程學習,學生對打印起始點、根據面料實際確定墨量這些關鍵技能有了直觀的了解,實現了知識的傳遞。每一位學生也根據教師提供的標準樣,自行設置參數,打印出一件 T 恤小樣。
(2)課中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前經過深度預習并通過完成打印任務檢查了自己預習的成果,學生對本次課的重點和難點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項目引領、任務驅動來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項目的操作中來,教師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回答學生的問題,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指導,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時間用于知識、技能的訓練,真正實現知識技能的內化。
一是課前點評。首先,組織學生展示課外打印的T恤小樣。將學生作品與教師所制作的標樣進行比較,對學生打印小樣作品進行點評,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通過現場比對、分析標準樣,引導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難點。
二是分組實踐。采用小組協作的方式,將學生分為 4 人/組,強弱合理搭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索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學間相互幫助,共同提高,每個小組總結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集中講解重點、難點,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分組進行實踐,每位學生完成打印一件 T 恤小樣的任務。
三是任務評價。任務評價有利于知識技能的鞏固與提高,組織學生展示作品,隨后依據純棉 T 恤直噴打印評價標準進行自評。通過“校企通”網絡平臺引入企業實時評價,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真實生產的工藝標準,達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3)課后
課后,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課外“做中學”,完成由“純綿 T恤小樣—— 純棉 T 恤成品”的知識遷移,通過在微店上發布學生自行設計、印制的純棉 T 恤成衣,潛移默化學生的創業意識。同時,教師將課堂中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梳理,將這些課堂動態生成的問題在網絡上分享給學生,學生可以進行復習和更新。這些資源通過長期的積累可以形成資源庫,有助于教師的教學改進和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翻轉課堂對中職數碼印制課程的優化
中職數碼印制課程采用項目化教學,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項目化課堂教學中知識點多、課程容量大的問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打破了傳統的以理論講授為主的模式,根據中職學生認知特點并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開展實踐教學。翻轉課堂強調學生課前預習,通過對教師上傳到網絡上的針對性強、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電子書等教學資源的預習,清晰明確地獲取教學信息;在課中,教師根據學生課前發現的問題做出測評,通過教師的答疑輔導完成知識的內化,整個過程學生通過主動思考、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效增強了教學效果,利用翻轉課堂能夠及時、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效控制課堂節奏。翻轉課堂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便于學生隨時掌握學習進度,加強了師生、生生交流,學生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在翻轉課堂課程教學中,應該注意學生分組每次不要固定,以便于增進每位學生的交流;此外要將評價體系進行優化設計,使評價更加有效、公正。
總而言之,項目化教學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翻轉課堂比傳統課堂更能幫助項目化教學的實施,翻轉課堂有助于解決項目化教學知識點多、課程內容量大的問題,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但是,翻轉課堂又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視頻編輯等信息化技術,能夠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制作微課、教學設計,學校對實施翻轉課堂硬件、信息化教學平臺也需要有所投入。雖然在現實的教學中,全面實施翻轉課堂尚有一定的難度,相信通過教師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鉆研,加強教學設計,就一定會借助翻轉課堂在中職課程教學改革的創新中不斷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吳衛榮,丁慎平,王壽斌.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2(23)
[2]張金磊,王 穎,寶 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8)
【作者簡介】姚 潔(1985—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紡織工業學校老師,講師,主要從事平面媒體印制技術專業教學工作。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