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億
【摘 要】本文論述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古詩詞教學的現狀和意義,提出根據古詩詞不同風格采用誦讀、講述、繪畫、書寫、改寫、吟唱等多種策略進行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教育 古詩詞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121-02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從“蒹葭蒼蒼”到“庚寅以降”,從“采菊東籬”到“明月天山”,從“坐看云起”到“安得廣廈”,經典的古詩詞,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三千年。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遞的瑰寶。人生自有詩意。詩詞能慰藉人的心靈、涵養人的精神,在略顯浮躁的現代社會,在缺失人文素養的中職生群體中,古詩詞如同一杯清茶,撫慰滋潤著學生干涸的心靈。下面就筆者多年古詩詞教學的經歷,談一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古詩詞教學。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如今,中職學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中職生入學門檻不斷降低,學生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據了解,大多數中職學生的古詩詞儲備量極少,能完整背誦出來的古詩詞寥寥無幾。古詩詞語言凝練,內涵豐富,對于中職生來說,晦澀難懂的古詩詞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導致大多數學生對古詩詞興趣不大,厭學情緒高,學習效率低下。
在古詩詞的教學上,常常運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逐字逐句的理解,對字詞進行細致地講解成為古詩詞課的教學重點,讓本來就對古漢語望而生畏的學生更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以至于對詩詞的背誦,也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往往完成效果較差。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關于“課程教學目標”是這樣規定的:“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在“教學內容與要求”中也規定:“基礎模塊—— 誦讀教材中的古代詩文,大體理解內容,背誦或默寫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币虼耍瑢W好古詩詞,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和要求的需要。
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學好古詩詞,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自身的文學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豐富自身的人文素養,陶冶自身的情操,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學前教育工作者。
三、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筆者在多年中職語文教學經歷中,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點,根據古詩詞不同風格采用誦讀、講述、繪畫、書寫、改寫、吟唱等多種策略進行教學,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書法水平及審美能力。
(一)誦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經典的古詩詞語句雋永、韻律和諧、意蘊深遠,富于音樂美和節律美,最適合朗誦和吟詠。吟誦經典古詩詞,可以讓學生在審美愉悅中培養語感,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在輕松愜意中拓展知識。學前兒童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啟蒙學習,往往也是從誦讀古詩詞開始的。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古詩詞教學中,筆者緊緊抓住誦讀這一命脈,以讀貫穿始終。首先要讓學生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工具書查閱;接著要學會劃分句子節奏,讀出詩詞的韻味;最后要在誦讀中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詩詞的情感。在誦讀指導上,可以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播放名家誦讀錄音、錄像作為示范以供學生模仿,也可以采取教師范讀、師生接讀,學生分讀、指讀等多種形式,營造氛圍,把學生帶入到古詩詞審美意境之中,讓學生讀出節奏美,讀出情感美,讀出意蘊美。比如在《將進酒》(李白)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前專業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會詩人李白的恣意灑脫、放浪不羈,筆者在課堂上播放了濮存昕朗誦詩歌的視頻,營造了一定的氛圍,有助于學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
(二)講述
經典的古詩詞就像是中國歷史文化上熠熠發光的明珠,但這些明珠創作的年代距今已十分久遠,其中許多詞句凝練難懂,今天的中職學生難以領略它們的耀眼光芒。在古詩詞教學中,遇到難懂的詞句,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逐一進行詳細講解,學生聽得一頭霧水,把握不住要點,也漸漸喪失了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情況,結合學前教育學生口語訓練的教學目標,筆者嘗試用讓學生講述詩詞故事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比如在《雙調·折桂令 嘆世》(馬致遠)一詞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詞中的歷史典故,筆者通過課件展示相應的歷史故事資料,讓學生結合課文的解釋,用自己的語言把項羽、劉邦、韓信、蒯通、蕭何以及南柯一夢的故事講述出來。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三)繪畫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它的意境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所有的意向也都是語言的表達。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梢娫娕c畫的關系之緊密。所謂“詩中有畫”就是詩歌突破了語言的界限,而充分發揮出啟示作用,在讀者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圖畫。在學前教育專業古詩詞的教學中,經過教師點撥,學生可以借助聯想、想象等方法,根據詩的描述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幅畫面,并把它用筆墨展示出來,來加深對詩詞的理解。比如在教授《登高》(杜甫)一詩中,其中描寫登高所見秋江景色的兩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灝奔放。其中的“風急”“天高”“猿嘯”“渚清”“沙白”“鳥飛”“無邊落木”“不盡長江”用語凝練、形象鮮明,構成了一幅精美的畫圖。考慮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在課堂上筆者要求學生將詩歌用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通過自身的繪畫創作以及相互間繪畫作品的賞析,加深了對詩歌思想內涵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繪畫技能,提升了審美素養。
(四)書寫
除了背誦,默寫是測試古詩詞掌握程度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學習古詩詞,學生怕背誦,更怕默寫。對于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中職生群體而言,詩歌難背,就算背誦出來也經常會把字寫錯。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還應該加強書法基本功訓練。目前全國已經有一些省份對教師的書法水平等級達標做了規定,比如江蘇省規定幼兒園教師的書法水平要達到五級以上。筆者結合所在學校開設的《書法》課程,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古詩詞用硬筆、軟筆及粉筆展現出來進行評比,學生們反復練習,細心描摹,在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默寫水平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書法水平。
(五)改寫
學前教育學生要順利成為幼兒園教師,必須通過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在《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中規定了“職業道德與基本素養”模塊的內容,其中包括對“寫作能力”的要求:“掌握問題知識,能根據需要按照選定的文體寫作,能夠根據文章中心組織、剪裁材料;具有布局謀篇,有效安排文章結構的能力,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能夠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增強表達效果。”可見對寫作能力的要求不低。為了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在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恰當地翻譯出詩詞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領悟詩詞的意境,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關的背景材料,把古詩詞改寫成一篇充滿詩意的文章。比如教授《青玉案 元夕》(辛棄疾)課時,就可以讓學生把辛詞中描繪的南宋元宵節的盛景進行改寫。這種古詩改寫形式的作文練習,將古詩詞學習與寫作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對提高學生的文學功底大有好處。
(六)吟唱
從藝術起源講,我國詩、歌原本一體,即“詩樂一體化”。到了宋代,宋詞的詞牌都對應著固定的樂曲,當時的詞是用來唱的。北宋婉約派創始人柳永就擅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他寫的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隨著歷史的推移,那些曲子逐漸失傳,到了現代,詞和散文一樣,成了純文字作品。對于十六七歲喜愛音樂并且正在學習聲樂的學前教育學生來說,純文字作品遠遠不及音樂有魅力。在教學中,把詞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學生喜聞樂見,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學習李清照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時,可以播放由該詞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讓學生在婉轉動人的旋律中感悟詞中的愁緒。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將古詩詞用現代的音樂節奏唱出來。比如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就被王菲用現代音樂進行了新的演繹。同時,教師也鼓勵學生把所學的古詩詞“填詞”到自己喜愛的流行歌曲當中,古詩新唱。耳濡目染下,不再需要教師強行要求學生背誦詩詞,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也逐漸增加。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中職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還有很多,不能一一枚舉。對于古詩詞教學而言,個人以為,引導學生去感悟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希望我們的中職生能在教師的指引下,與東坡飲酒、秦觀夜話,與稼軒論劍、清照煮茶——人生自有詩意,“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衷心希望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詩意人生。
【參考文獻】
[1]單秀鳳.試論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古詩詞誦讀教學策略[J].新校園,2012(11)
[2]肖德梅.古詩文閱讀教學的困惑與策略[J].語文世界,2011(3)
[3]黃高松.中職古詩詞教學與流行歌曲的有效融合[J].語文教學通訊,2012(11)
(責編 莫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