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招
摘 要:新課程要求在歷史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體驗學習歷史的樂趣以及較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優化歷史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
七年級新生,他們從小學進入初中,剛接觸歷史課程,對歷史學科不清楚,歷史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從教學課堂的反應和課后作業中發現,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學習或者怎樣學才能學好歷史。因此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尤其重要,這關系到學生如何學習歷史和怎樣更好地學好歷史,真正投入課堂中,體驗歷史課堂的樂趣,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學生自身的人生修養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那么,如何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呢?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歷史教學中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得出的幾點體會,望與教育同行共同交流和探討此話題,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專業水平,達到更好的發展。
一、轉變觀念,認識歷史學科的重要性
歷史是一門豐富多彩且終生受用的學科,它的精髓在于了解歷史,把握未來。歷史課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人生修煉課”,學習歷史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事物,從中發現問題,以站得高望得遠的角度去解決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讀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鑒”等詞語來教育并提醒大家做人做事要懂得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提升自身修養,以便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寬、更好。
二、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
七年級新生剛接觸歷史學科,不知道如何學習歷史,課堂效率低,作業效果不好,歷史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加強學法上的指導,真正地“授之以漁”。本人采取以下的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
1.注重先學后教的原則,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認真聽課、做好筆記、課后復習。首先課前預習,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課堂中認真用心聽課,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懂或者不清楚的問題,若課堂中老師有提示過的就做好筆記,若沒有提示的可以在課堂中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并交流解決,課后及時復習,通過練習來鞏固知識。
2.注重知識點的有效記憶方法
有效的記憶方法能讓學生有效快速地掌握知識。比如,采用對聯法、諧音法記憶等。用對聯法記憶“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上聯(東南西北上中下),下聯(齊楚秦燕趙魏韓),橫批(戰國七雄);用諧音法記憶秦國統一六國順序:“喊趙薇去演戲”(韓趙魏楚燕齊),學生快速地記起來了。有效的記憶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親自體驗學習歷史的樂趣,提高其成就感,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
3.注重知識的橫向、縱向比較
對比、列表法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更迭》一課中,可以讓學生用對比列表的形式概括出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滅亡時間、滅亡國君,并讓學生討論這三個朝代滅亡的原因以及從中汲取的經驗教訓。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討論、自主解決、自主完成。
三、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關鍵是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下是本人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1.開端引趣
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開端引趣的方法可以是“設凝”“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播放視頻引趣”“播放音樂”“圖片展示”等。比如講到第13課《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時,開頭導入《老員外的四個女婿》的故事,引用這個故事貫穿全文,頓時吸引了全班同學的注意力。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2.聯系生活實際,激發興趣
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于請教。比如,講到第19課《機遇與挑戰》時,播放視頻“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程”,讓學生舉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哪些是屬于跨國公司,大部分學生都能舉出肯德基、麥當勞、沃爾瑪等,通過讓學生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提高學生對這節課的積極性。
總之,當代新課程教學環境下,歷史教師任重而道遠。歷史教師除了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豐富相關的理論知識,更新課堂教學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初中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真正地體驗歷史課堂的樂趣,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體現課堂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左昕.關于自主學習的理論和能力培養的策略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