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在各個學科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經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模式。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鑒于此,主要針對合作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詳盡的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應對措施與建議,僅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組長;教學評價
一、合作學習中的問題摘錄
1.經常完不成課堂預設任務
這是初中物理“透鏡”一節課的大概流程:導入課題—學生閱讀學習目標—學生完成導學案上的1~6個題目—教師詳細解釋—學生繼續完成7~11題,1分鐘后小組交流—又過1分鐘,全班匯報,教師講解。剛要做當堂檢測題目,下課鈴聲響了。教師只好交代:“由于時間關系,課上我們完不成了,請同學們課后把這些題目做完。”
2.“頭碰頭、翹屁股”式合作
我們有時發現當學生獨立完成一些問題后,老師一聲令下:“小組內把這些問題討論一下。”只見學生呼拉翹起屁股,頭碰頭地圍在了一起。特別是課桌上一道道“書墻”的障礙更使他們不得不這樣。
3.評價記分零碎化
在某堂課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總是針對各個小組的得分進行統計。教師在發現三組沒有獲取分數的情況下,積極鼓勵三組。然而,一直持續到下課階段,三組也沒有獲得分數。
下課后,我走到一位小男孩面前問:“老師這樣給小組加分,你覺得管用嗎?”“管用”,小男孩肯定地說。我又問:“為什么?”男孩答:“它能激發同學們的積極性?!蔽以賳枺骸叭绻焯爝@樣呢?”“那就厭煩了”,小男孩邊搖頭邊說?!澳窃趺崔k呢?”他笑了一下說:“關鍵是要在心里有一個分?!毙〖一镎f得太好了,關鍵是要有一種積極參與的內在狀態。
二、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七個關鍵要素
1.合理分組
(1)均衡分組。綜合參考學生的測驗評價與學生數量,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組員4~8名。然后綜合參考性格、男女、成績等進行調整,使得小組之間盡可能保持實力均衡。
(2)組長聘任制。初二(四)班在學期初也要進行小組調整。班主任趙老師先在全班通過民主評選,確定了新的班委。在新班委的主持下,研究確定了11名小組長,班里有46人,10個四人組,1個六人組。把全班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11名小組長依次挑選自己的組員。最后再參考學生的意見,針對各個小組進行微調。
2.充分發揮小組長的領袖作用
小組長是決定小組合作效果的關鍵人物。班主任又是決定班級合作效果的主要責任人。班級要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及時了解小組情況;舉行小組長經驗交流會;舉行“最具人氣組長”評選;實施“掛職組長扶貧制”;讓組長自己舉行小組會議,制定組規,進行成員分工,進行組內座位的調整等。
3.要讓小組評價分數真正發揮作用
首先,我們要確信每個學生都在乎評價的分數,但是千萬不能太繁瑣,不能讓“加減分”充斥整個課堂。應多采取對小組整體的捆綁式評價,充分結合教師評價、組內互評、小組互評以及全班匯總等形式,并且嘗試將小組評價與學生期末綜合評價進行掛鉤,使得評價更具針對性,進一步改善評價的效果。
4.無分數評價是合作學習的最高境界
定期組織合作學習名言警句征集活動;開展小組之間的組歌、組規、組徽、小組報、跳繩、演講、說故事比賽;舉行小組民主生活會和小組辯論會;建立班內墻報專欄。通過這些活動,創設濃厚的合作氛圍,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
5.構建科學、簡約、流暢、自然的教學流程
這里與大家交流美國約翰遜兄弟提出的一個共學式教學流程,包括五大環節: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教學前的決策、建構任務和積極互動、監控與介入、評價學習與自評相互作用。國內許多專家還總結了自學—指導教學模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提出要求、開展自學、討論啟發、練習運用、及時評價、系統小結。包括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345”課堂教學流程,其根本目的都是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簡化課堂環節,讓學生按照人類認識事物的自然規律進行學習,學得輕松,學得高效。
關于模式構建,我們應遵循“入模、建模、出?!钡幕舅悸贰R袆撔?,要體現個性化。當然,沒有日積月累對“詠春拳”的苦練,豈會有臻入化境的“截拳道”?李小龍告訴我們的正是這個道理。
6.整合精選學習問題
這里有三個為什么:為何課堂中自主學習的時間顯得過少?為何學生之間難以進行有效的合作?為何教學過程中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零碎設計與拋出學習問題方面。一是學案設計中要減少純填空題形式;二是要整合精選學習問題;三是要整體拋出學習問題。
參考文獻:
[1]王鑫,白樹勤.從理念到實踐:“合作學習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14(6):102-106.
[2]曾妮,田曉紅.國內課堂合作學習研究文獻綜述[J].教學與管理,2014(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