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定基
摘 要:初中數學是高中數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其他科目的重要條件,其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在推進初中數學新課改的過程中,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各方面得到充分發展。因此,為了提升初中生的數學水平,需要正視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只有教學中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才能真正提升初中生的數學成績。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學生差異
在學生學習生涯的各個階段,數學都是非常重要的,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也存在較強的關聯性。因此,學好數學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對于初中生而言,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強,學習難度相對較大,學生需要調整學習方式,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方式,以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模式落后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常常存在不合理的情況,教師在組織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沒有提前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以至于其教學方案存在許多疏漏之處。在數學知識結構沒有完善的情況下,就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但這些問題往往不具有討論的必要性。比如,在“對頂角”相關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討論“對頂角的大小是否相等”,此類問題本身就是答案,根本不具備討論的意義。顯然,類似的問題難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樣的教學模式也無法滿足不同學生在學習上的各類要求。
2.教師沒有注意到班級學生的差異性
班級學生之間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性,地域文化有差別,家庭背景各異,在小學階段面對的學習環境也有差異,導致其數學基礎和數學學習能力不同。此外,學生自身的個性、興趣愛好等也都不同,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沒有注意到這些差異,導致教師的教學方案不能適用于所有學生,使得一些學生能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另外一些學生則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感到無所適從。此外,由于缺乏對學生的了解,教師往往會把成績較好的學生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而忽視了學困生潛在的學習能力。
3.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受教師的影響較大,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后任務,都會受到教師思維的影響,而自己的思維卻沒有發散開來,一旦失去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學習便會雜亂無序。比如,在學習“象限”時,在教師的提醒下,學生會注意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象限的排序是逆時針的,且坐標軸上的點不在任何象限內。如果沒有教師的提醒,學生在自學中可能就會想當然地認為象限的排序是順時針的,坐標軸上的點可以歸屬于相鄰兩個象限中的任意象限。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1.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只有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去思考、總結與三角形相關的性質,如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內在聯系、三角形的內角和之間的聯系等。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對這些知識進行拓展,進而學習多邊形的相關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從而促使初中生數學水平的提升。
2.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只有在了解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前提下,教師才可能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并采取合理的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并且,教師的關懷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更有信心。比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將自己已經掌握得比較好、掌握得相對較差、理解起來有難度的知識點羅列出來,并對教師的講解進行評價。教師則應該對此作出批復,并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匯總,從而在以后的教學中優化教學方案。
3.豐富教學模式
每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優點,豐富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教學“數據的搜集、整理與描述”這個知識點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以動態的形式來展示相關內容,從較多的數據中挑揀出需要的數據,并以不同形狀的“容器”來搜集這些數據,對其加以整理和分析,最終采用正確的形式描述出來。同時,還可以通過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層的形式展開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這對于建立高效課堂是非常有益的。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的學習是非常關鍵的,想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豐富教學模式、全面了解學生、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等,最終目的都是要提高初中生的數學成績。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在注重學生之間差異性的前提下,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全面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況達,余靜.淺談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B版),2014(1):201.
[2]李輝.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東方教育,2015(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