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歧
摘 要:不論是作為典型推廣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都是朗讀多,感悟多,寫的訓練卻不多。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訓練普遍存在低效的現象。現在興起的群文閱讀教學就是促進讀寫聯動,追求閱讀教學中高效的讀寫結合訓練,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尋找最佳結合點,有效落實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使知識和能力、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整合,產生和諧共振的最佳組合。
關鍵詞:群文閱讀;讀寫聯動;情感
一、找準模仿的切入點實現讀寫聯動
葉圣陶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科書中所選的課文不乏名篇著作,文質兼美,更多的則經過專家們的反復修改,語言文字規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教師以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主題單元課文為載體,結合單元主題,擬定學習議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一節課內針對一篇精講課文自主探究出該單元課文的學習方法,并運用所學方法閱讀本單元其他三四篇課文和相關課外讀物,讓仿寫引導學生踏上創作之路。
(一)范句仿寫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基本功
句式仿寫對象多為比喻句式、擬人句式、排比句式及“復說”句式等既具有形式感又具有表現力的典型句式。
(二)范段仿寫提高學生構段的能力
段式仿寫對象多為總分式結構、按時間(或方位)順序構段的具有鮮明寫作方法的段落。教學這樣的段落時,特別應該加強閱讀對寫的指導。在閱讀中理清層次,理解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在練筆中遷移運用。學習《鯨》這一課,學生通過閱讀文本以及老師補充的其他三篇文章,充分領悟了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來將動物的生活習性、吃食、呼吸、睡覺、生長等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觀察身邊的小動物,模仿課文段落的寫法,寫一寫小動物的特點。
(三)篇章仿寫增強學生布局謀篇能力
篇章仿寫猶如書法臨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內容。篇章仿寫包括寫作順序的仿寫和布局謀篇的仿寫。如《刷子李》一文,是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作者寫“刷子李”的奇妙絕活時,首先極力寫他手藝之高,然后作者從一個小徒弟的視角印證了“刷子李”的真功夫。故事一波三折,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緊緊抓住了讀者,起到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閱讀《俗世奇人》中同類文題,《泥人張》《快手劉》以及《三顧茅廬的故事》《三借芭蕉扇》等文章,讓學生對一波三折有了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后,再讓學生進行全方位仿寫訓練“我們班的奇人”等。學生筆下的“溫玉剛”“暴躁張”“綿羊鑫”都極具特點,不僅將一波三折的手法運用到位,而且學生筆下的人物特點鮮明,學生的仿寫實現了仿中求變、仿中創新,表達出了真情實感。
二、抓住文體轉換點實現讀寫聯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習作資源是豐富多彩的,從文體看,有記敘文、說明文、童話、詩歌、課本劇等形式多樣。各種文體之間其實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如:為《索溪峪的“野”》寫一段導游詞;收集有關資料,結合《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的內容以及老師補充的其他地方的節日的文章,試寫一篇“家鄉的××節”的說明文等。
三、點擊情感的噴發點實現讀寫聯動
語文課程具有鮮明的人文性,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整個精神世界的影響是深遠的。言為心聲,教師要體察學生的心靈歷程和精神狀態,估計文本的哪一點、線、面最有可能介入學生的生命和精神活動,并適時“拓展”相關信息,豐富其精神“內存”,點燃其情感火種,每個人都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感受。“情到深處自然真。”這時候,如果讓學生把內心涌動的情感潮水流于筆端,可以促使學生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共融,促成學生的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
《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拓展了精心收集的課外資料——發生在地球母親身上的一天的事情以及三篇描寫地球母親受到傷害的文章,當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映入學生的眼簾時,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學生呼喚人類保護地球的情感在這一刻強烈噴發。老師在地球母親的哭訴中用充滿溫度的言語,以情激情,以情啟智,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境地。老師接著設計了“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說給人類聽”的寫話訓練,給學生搭建一個傾吐心聲的平臺。課堂上,猶如一滴心水注入學生的血液,令學生熱血沸騰。這樣的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相融,真正做到了如雨入水,相融無痕。
只要我們引領學生徜徉在文本字里行間,群文閱讀促讀寫聯動的結合點就會無處不在;只要老師用慧眼去發現資源,用匠心去開發利用資源,群文閱讀促讀寫聯動就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張維君.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1(Z2).
[2]李艷霞.挖掘教材中的讀寫結合點 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中以“群文閱讀”促“讀寫聯動”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554)階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