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清
摘 要:研究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總結了三方面的問題,并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優化策略
一、小學數學目前的教學現狀及分析
1.教育理念上:仍未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應試思想的影響下,有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采用 “學習、練習、復習”的單一循環模式,讓小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定理,不能以學生為本,不能從學生的能力提升方面設計課堂、組織活動,很多學生雖然掌握了不少數學知識,但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沒有真正弄清楚、搞明白。這些教師認為:學生只要能做出練習題就算掌握了所學的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本來很有趣、很實用,這些教師卻將本來有趣的數學學習變得枯燥乏味。這種教育理念下教出來的學生,在數學應用方面的意識很薄弱,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2.教學方法上:仍未完全克服“滿堂灌”的教學方法
目前,不少數學教師還習慣采用“滿堂灌”的授課方法。他們不多考慮每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們知道,教師代上兩輪課下來,往往對教材很熟悉,而對學生來說,每個章節每個知識點都是新的。所以,我們教師不能只管自己講,而不顧及學生的感受。教師必須結合學情,對其逐步引導,培養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能力。否則,就會出現“教師該講的都講了、學生該不會的還是不會”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教師只管講課,不顧學生的思維跟沒跟上老師的節奏,貌似完成了教學任務,實際上根本不了解學情,沒有講到學生的疑處、難處。長此以往,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減低,甚至消失殆盡。
3.教學方式上:仍未從“一根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
新課程理念倡導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綜合運用,但就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仍有很多教師憑著“一根粉筆一張嘴”的方式滔滔不絕地扮演著“演說家”的角色。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沒有自主思考、自由表達的權利和機會,學習數學只是簡單地記憶和被動地接受,這顯然對學生思維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對他們來說,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1.全面更新教學觀念,做好教學設計
近年來,教育在不斷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更加符合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要求,越來越符合學生自身身心健康的發展要求。傳統的一些教育教學理念,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需求了。新課改形勢下的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是長流水。所以,我們必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加強自身業務學習及能力提升。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主動走下講臺,走近學生,并與學生打成一片,實時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研究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心理需求,建立起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為打造高效課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要優化課堂教學,最前提的工作就是提前做好教學設計。要研究課程標準,研究教學大綱,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學情,在此基礎上,在設計教學時才能明確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與要求。當然,教學設計環節與教學實施環節有很大的時差,但我們必須盡量提前預見到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預見到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到底要培養學生的哪些數學思維與解題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數。
2.踐行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素質
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就是要著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應用等方面的能力,教材內容也更加豐富多樣、且開放多元化。我們教師需要認真鉆研、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并能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如,在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要想把學生的積極性都激發出來,就應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再配合小組競賽等形式,讓每一位學生積極投身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來,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另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1)要有啟發性,啟迪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直接灌輸;(2)要有層次性,關注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3)要有實踐性,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4)要有典型性,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舉一反三。
3.借助多媒體手段,增強教學實效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差,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借助多媒體手段。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在電腦和手機里玩大的,單純的傳統教學早就OUT了。所以,我們要善于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借助多媒體的無窮魅力將學生深深吸引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
比如,在學習“組合圖形”的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可以動態地將一個圖形分成幾個圖形,或者補割成一個大的圖形,方法各樣,色彩鮮明,清晰直觀,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小學數學是學生打基礎的關鍵學科,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要及時更新觀念,不斷探求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為全面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盡好我們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