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秋
【摘 要】小學班主任的教學和管理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班主任的管理對于學生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要注意師生關系的構建。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師生關系的構建能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更加積極和有效的幫助。因此,師生關系的構建應該是現代小學班主任思考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主任管理;師生關系;構建方法
在小學班主任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的認識到,師生關系的構建對于小學教育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也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現代小學班主任的教學應該打破傳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限制,積極的引入現代管理思想,在實際教學和管理的過程中探索找到最適合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師生關系的構建方法,讓小學班主任管理的質量得到真正的提升。
一、淡化教師的權威地位
根據學校教育活動的性質,教師作為教育者,手中握有控制學生、評價學生、獎懲學生的權力,處于優越的地位。而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習慣于服從教師的要求,在這種不對等的地位下,高年級的學生覺得很不公平,總想打破這種不平等的規則。他們對教師時常有一種逆反心理,這時教師就必須有一種寬廣的胸懷,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明顯含有居高臨下的權威氣勢,要努力克制自己情緒和態度,要淡化教師的權威地位,不要滑到權力主義軌道,做到與學生促膝談心,做他們無所不談的好伙伴。
二、構建協調平等的關系
特別要對畢業臨近的學生要力建平等、尊重的關系。雖然師生關系存在著一定的規范性,并且這種關系集中體現在課堂教學中,但是教學任務的即定目標沒有師生共同協作是不能很好完成的,特別是對于問題生,如果一味地指責、批評,更容易損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誘發他們逆反情緒,甚至是對抗行為。這就要求教師在基于課堂紀律的基礎上,與學生和睦相處、互相尊重、表揚為主,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縱然是不講理的學生,教師可以以自身人格的魅力來感染他,如換位思考,幽默風趣調侃等。
三、了解學生內心特點、促進良師益友關系
班主任是與小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要與學生成為朋友,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發展。事實上,在傳統教學管理中,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是通過問答的形式,這拉遠了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因此不利于班主任與學生新型和諧關系的發展。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朋友,首先要與學生進行親切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生活實際情況,然后開展有針對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讓學生的思想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具體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走進學生內心,通過與學生交流的形式,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個性化特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對社會的看法等,以實現管理和教育的針對性。
四、加強自我修養,營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需要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形象。學生生活習慣,表演風格主要模仿成年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自己的生活,工作習慣。在學校里,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班老師在平日必須多尊重,鼓勵學生,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待人性格,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不僅是班老師對學生的態度,而且也是班老師對自己的要求。因此,小學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形象,真正實現“言傳身教”四個字的意義。規范自己的言行,耐心教導學生,使學生和教師形成健康的溝通方式。
五、建立正確的師生人際關系
教師自身首先要放平心態,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學生交流,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生尊重、信任。以學生心理活動為主,建立平等、友善的師生關系。要以讓學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為目的,積極引導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活動,從平等互愛、積極健康的角度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化。
六、注意協調學生之間的關系
介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點都相對不穩定、不成熟,作為班主任老師,要善于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行為動態,時時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生之間的矛盾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小學生自身的不成熟和不可控性,這時就需要班主任老師利用平時觀察到的每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的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協調學生之間的良好的關系,公平和藹的耐心引導學生、勸導學生把矛盾大化小、小化無,從而達到學生之間互相信任和理解、和平共處。
小學班主任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責任人,是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為此,小學班主任必須充分做好班級協調工作,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公平、公正地管理班集體,為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青.守得云開,方可柳暗花明——我的班主任工作感悟[J].學周刊,2016(36).
[2]王增英,曲繼續.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的溝通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