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菊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闡述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根源,在此基礎上研究了構建主義理論基礎上進行英語教學中課堂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堂設計;構建主義
一、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現狀闡述
第一,教師對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沒有客觀的認識。報考高職類院校的學生比報考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英語成績要低。以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為例,單招生在新生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提升,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習慣都相對薄弱,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專業課是關乎就業創業的必修學科,英語在未來的職場中大多發揮不了作用,因此是可有可無的輔科。筆者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發現,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存在著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過低、閱讀能力亟待提升、口語能力差等多種問題。具體來說,不少學生對英語常用詞匯含混不清、對詞性的區分一塌糊涂,對基本語態的原則和使用知之甚少,對當涉及到非謂語動詞、倒裝的語法概念更是模棱兩可,更談不上用英語進行交際溝通的能力。
第二,英語課堂依然將教師作為主體,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具有良好的英語師資力量,每位教師都能做到認真地備課和討論,花費大量的時間搜集資料并將之運用到英語課堂之中。但是在觀察和調研之中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理解消化能力有限,很多課堂設計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和學生的能動性都受到阻礙,從而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比例不斷減少,無法實現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地位的目標。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發現學生的英語成績不僅不會進步,反而會走向倒退。于是學生利用手機消磨課堂時間,消極面對學習內容的現象。
第三,忽視構建主義的應用。構建主義指導下的教學模式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在特征,這是它與傳統教學模式之間的本質區別。具體來說,構建性學習是一種建立在自我需求、自主構建和自己調控基礎上的學習模式。也就是說,構建性學習首先考慮的是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在和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對新知識和新理解的建構,需要學生將長時記憶信息調動起來構建自我意義;構建性學習本質上就是學生新舊知識和經驗在反復摩擦、相互撞擊的過程中實現的知識建構,只有學生主動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加工和選擇的時候,學習目的才能最終達到;構建性學習還是一個自我調控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明確學習的總目標和分目標,明確自身在課堂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探索到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所以構建主義教學模式下,教師很少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去想、去思考:你是真正地了解了知識了嗎?你的方法是否完善?你的解釋是否能夠自圓其說?目前來看,高職英語教學依然延續著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僅僅將教學看作是知識從外到內的輸入過程,認為學生的任務就是配合教師的引導。雖然有的英語教師強調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關注構建性教學模式的意義,但是最終往往也演變成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方案和學習步驟學習,可以說所謂的構建性學習最終也是流于形式。
二、構建主義指導下高職英語課堂設計內容和步驟
(一)確定教學目標
構建主義學習觀建立在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只有學生成為真正意義的建構者、實質上的認知主體,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知識學習,將英語學習轉化為內在的動力系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創設具有建構意義的教學情境,使得意義建構成為教學的中心,將發揮學生的首創精神作為英語課堂的首要認為,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總而言之,構建主義學習下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學生中心展開,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完成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
(二)創設英語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像和錄像創設教學情境。鑒于大部分高職英語學生英語水平不高、學習積極性較差,在課堂上難以集中注意力,筆者認為在課堂上運用具體、直觀的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
教師可以利用其他專業課的課程特點,使之與英語課程進行有效整合,讓學生通過解西方節日慶祝、飲食習慣、體育傳統等西方文化來進一步學習英語的知識點和英語作為語言在生活中的交際使用。具體來講,在講授西方飲食文化時,教師可以結合酒店服務課程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將各式各樣的盤子、刀叉和碟子帶到英語課堂上來,然后引導學生一一來了解和介紹餐具的功能和西餐的正確禮儀。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能夠了解到西方文化知識,還能將餐桌禮儀用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地運用漫畫的功能。高職生一般都處于青年階段,他們對漫畫的接受程度和喜愛程度都比較高,適當地運用漫畫可以枯燥、抽象的英語知識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漫畫形式,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洞察力,比如說在講解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時候,一些詞語表達非常抽象超過了學生的理解范圍,學生難以記住諸如噪音污染、資源破壞嚴重等詞匯的含義和固定用法,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與之相關的漫畫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三)進行信息資源設計
為了支持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積極地完成意義建構,教師需要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供有效的學習資源和信息資源。傳統教學模式教師運用課本、收音機和磁帶等教學工具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英語實踐的過程中理解英語知識和形成英語思維;在現代科學技術、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英語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軟件平臺的配置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快捷和高效地獲得知識,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使得學生能夠獲得聲情并茂的綜合感官刺激,讓學生能夠在圖文、聲像、影像的多重影響下高效地掌握英語詞匯、英語語法和英語知識,對學生知識的意義構建具有十分巨大的貢獻。教師還可以按照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教學水平從互聯網、電視節目上積累各具特色的教學資源庫,這樣的教學資源庫可以為某個教學難點、某個教學環節服務,這樣在實際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課堂信息資源的選擇和設計,為學生提供學習上的幫助。
總而言之,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英語能力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就業和綜合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將構建理論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是大勢所趨,教師可以通過確定教學目標、構建有效教學情境和充分作用信息教學資源來開展構建主義英語教學,切實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陸如良.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探究[D]:[碩士學位論文].吉林: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地理教學論,2008.
[2]王燕.小學低段英語教學的建構主義教學設計[D]:[碩士學位論文].江蘇:蘇州大學課程與教學論,2006.
[3]王暉.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湖南:湖南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