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潺湲 黃宇
摘 要 廣場舞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一門舞蹈藝術,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涉及面寬,影響力大。本文認為通過健康有序的廣場舞活動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動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和擴散,有助于促進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揚,極大地增強人民群眾的集體意識和公共意識,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 廣場舞 思想政治教育 運用
作者簡介:余潺湲,遵義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黃宇,遵義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法學、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39
在經濟不斷發展、各種新現象不斷涌現的當今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的途徑和方法,使其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近年來,廣場舞日益興盛,它作為人民群眾創造的一門舞蹈藝術,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涉及面寬,影響力大,倡導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促進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揚,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的集體意識和公共意識。因此,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廣場舞活動中,充分發揮廣場舞的積極作用,將有助于促進精神文明和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廣場舞的特點
廣場舞具有集體性、多樣性、表演性、娛樂性等特點,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涉及面寬,影響力大。每當黎明破曉或夜幕降臨,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的廣場、空地上,都會聽到廣場舞的音樂響起,宏大的場面和舞者的熱情,無不讓人嘆服并深受感染。一方面,廣場舞是一項普及性高,集健身性、娛樂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綜合運動健身方式,其內容包含豐富,動作簡單易學,運動強度適中,能夠使身體的關節和組織得到鍛煉,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可以大幅度提高,較好地滿足了對舞蹈健身感興趣的人群,是人民群眾重要的休閑活動和鍛煉方式; 另一方面,廣場舞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可以豐富我國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社會認同感,其倡導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有利于維持家庭穩定、繁榮社區文化、豐富精神文明建設。
二、廣場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廣場舞是廣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群眾文化的重要內容,它以舞蹈為表現形式,極大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要,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筆者認為,廣場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廣場舞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的文化建設工作的深入推進,社區、政府等通過組織廣場舞比賽等活動向人民群眾宣傳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方針政策,使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了解國家大政方針。積極組織人民群眾參加廣場舞活動,是教育的過程,而群眾在活動過程中,受感染、接受教育的同時,又會自我鑒別、比較、判斷、取舍,從而提高認識,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向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將教育與自我教育有機地統一到一起。 此外,廣場舞以其極強的感染力、獨特的地位和特有的優勢,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之間的交往互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靈活的溝通渠道。因此,廣場舞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廣場舞可以促進人民群眾意識的轉變
廣場舞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表現形式,對于加強人民群眾的集體意識、協作意識、健康意識及民族文化意識,激發人民群眾意識,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強大支撐。
第一,廣場舞可以增強人民群眾的民族意識。廣場舞是民族文化的表現載體,一些群眾在創作編排廣場舞時,將廣場舞與當地特色、傳統民俗相結合,融入當地的生活環境、風土人情、文化傳統、地域習俗,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樣式,如在中國民間廣場舞爭霸賽全國總決賽中,貴州省赫章縣舞蹈隊將本地旅游宣傳歌曲與當地彝族特色舞蹈相結合,編排成民族風情廣場舞,奪取大賽冠軍,彰顯了民族特色,同時也宣傳了民族文化。
第二,廣場舞可以增強人民群眾的集體意識。思想政治教育是發生在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往實踐活動。廣場舞作為一項節奏明快、動作整齊的群體運動,人民群眾聚集在一起跟隨音樂舞動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交流思想、抒發情感、消除隔閡、相互溝通,起到了協調人際關系的作用。通過跳廣場舞和參加廣場舞活動,人們溝通和交往的意識得到增強,在實踐中增強了集體意識。
第三,廣場舞可以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活動也日漸豐富。廣場舞能使人們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都能得到良好的鍛煉,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陳代謝過程,促進消化,消除大腦疲勞和精神緊張,從而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延緩衰退、提高人體的活動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 因此在工作之余,人們逐漸選擇走出家門,加入到廣場舞的行列。
(三)廣場舞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廣場舞它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們的生活滿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標。它既能增進舞友之間的友誼,豐富業余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人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維護了家庭穩定和社區和諧,能增強個人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如近日熱門新聞中提及的美國大媽,在上海通過跳廣場舞的方式結識了許多朋友,積極參加社區活動,由此融入她在上海的教師生活。 此外,廣場舞能在無形中規范人們的道德行為,陶冶情操,增強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人民群眾通過舞蹈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學習,增進對真善美的追求,促進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倡導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重要作用。
三、廣場舞活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廣場舞得到迅速發展,這種文化活動也在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同和贊賞。但是廣場舞在給人民群眾帶來歡樂、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問題:
(一)噪音擾民,無序占用公共資源
一方面,廣場舞大多缺乏固定場所,小區空地、廣場,甚至街角花園,只要能利用起來的一切場地都可以成為廣場舞愛好者們的活動場所,由于爭搶地盤而引發不同廣場舞團體之間、廣場舞與其他文體活動團體之間大打出手的事件頻頻曝出。另一方面,廣場舞噪音給附近居民帶來的影響也時常引發矛盾沖突,一些居民不堪廣場舞噪音之擾,口頭勸阻無效,便與廣場舞者產生正面沖突,影響了社會和諧。
(二)形式松散,內容低俗隨意
廣場舞具有自發、業余的特點,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自發組成廣場舞團體,是一種松散、隨意的自娛自樂活動。在舞蹈的選曲和舞蹈編排方面,也體現出文化層次不高、內容低俗的特點,廣場舞者在選曲和排舞時缺乏專業性,造成一些歌詞內容低俗的歌曲通過廣場舞得到了傳唱,一些不雅的舞蹈動作得以模仿和流行。如近日流行的“尬舞”,其實是一些老年人自創的、肢體扭動相當夸張、含低俗扭腰動作的舞蹈。 這些現象對同樣在廣場玩耍的未成年人和年輕人造成不良影響,極大地破壞精神文明。
(三)人員混雜,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廣場舞在公共場所進行,參與者眾多,人員混雜。舞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大多數人都有和其他舞友交流的欲望,盡情享受廣場舞的同時,容易頭腦發熱、受人煽動,警惕性不高。一些不法分子深知廣場舞者的這些特點,于是趁虛而入,利用廣場舞進行非法集資、詐騙、傳銷、傳播邪教等非法活動。如山東臨沂全能神骨干將宣揚全能神的內容編進廣場舞曲中,利用廣場舞吸引群眾、傳播邪教、發展信徒。 這些非法活動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四、運用廣場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管理,積極創造有利條件
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提高對廣場舞這一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重視程度,加大對社會文化設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廣場及相應場所的硬件條件,合理規劃人民群眾健身場地,加大體育館等公共場館向市民開放的力度,為廣場舞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場地、培訓服務等方面的支持,推動廣場舞活動的開展。此外,應當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噪音、廣場舞場所等方面制定詳細的管理規定,為執法部門的管理提供相應依據,還可以組織廣場舞代表、居民代表和相關部門協商制定廣場舞公約,對廣場舞的時間、音樂類型、音量等進行明確規定,防止噪音擾民、場地爭搶等矛盾沖突。
(二)注重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文化部門、社區應當組織廣場舞團、廣場舞者成立廣場舞協會,制定協會章程對廣場舞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制約,引導人們自覺開展文明健康的廣場舞活動,整合、利用各種有利資源,注重培養骨干分子,將廣場舞的推廣和普及納入到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從促進群眾身心健康發展的高度宣傳廣場舞的重要價值,積極組織開展主題性廣場舞活動,在廣場舞活動中融入對主流價值觀的宣傳,努力營造廣場舞健康發展的濃厚氛圍,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廣場舞的積極性。
(三)發展創新,注重人文關懷
在廣場舞活動的開展中應當注入人文關懷,把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開發人的潛能作為宗旨, 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多層次化,在廣場舞的編排、歌曲的選擇等方面注入反映歷史特點和地域特點的元素,鼓勵群眾自創音樂和舞蹈動作,推進廣場舞與其他文化形式的結合,使廣場舞能夠充分呈現當地的歷史進程、風土人情和民族特色。此外,還應將舞蹈、廣場舞主體活動和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提升人民群眾的審美能力和生活情趣,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團結協作,塑造人民群眾充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注釋:
朱美珠.濟南市廣場健身舞開展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8.
http://news.ifeng.com/a/20170429/51024337_0.shtml,訪問日期2017年5月10日
鄒鳳琴.廣場舞的社會功能與價值思考.魅力中國.2014.9.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7-05/08/c_129594210.htm.訪問日期2017年5月10日
http://minsheng.youth.cn/mszxgch/201704/t20170424_9570434.htm.訪問日期2017年5月10日.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504/t20150428_12301885.htm.訪問日期2017年5月11日.
陳飛.回歸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個視角.人民出版社.201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