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梅
(徐州醫(yī)科大學 外語系,江蘇 徐州 221004)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現存問題的分析,以自主學習理論做指導,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改變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式,指導學生設立合理的詞匯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掌握詞匯學習策略,創(chuàng)造高效詞匯輸出的語言環(huán)境等,培養(yǎng)學生自主習得英語詞匯的能力。
關鍵詞: 自主學習 大學英語 詞匯教學 有效途徑
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各高等院校紛紛進行新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嘗試。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由于課時少,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機械,科學的單詞記憶方法和教學策略相對缺乏,學生缺乏興趣,教學狀況不樂觀。因此,根據詞匯教學的特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對自己的詞匯學習負責,能夠大大提高詞匯教學效率。
一、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
(一)課時少,對詞匯教學沒有足夠的重視。
大學英語是一門公共課程,教學對象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課時所占比例相對較小,通過對高校的英語課程安排的調查可知,英語的周課時僅為3節(jié)或4節(jié)。而且目前大學英語沒有詞匯課型,其教學主要體現在聽說和精讀課上。英語課時少,但是大學英語的教學任務繁重,英語教師必須在規(guī)定的課時時間內,對學生聽說讀寫等各項基本英語應用能力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詞匯教學基本上沒有引起高校教師的普遍重視,存在重語法輕詞匯的現象。
(二)詞匯教學模式單一,缺乏詞匯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日常詞匯教學中往往是機械地按照課后的生詞表逐一講解,只是教給學生每個單詞的拼寫、讀音及釋義等,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對單詞背景知識的講授,對單詞在現實語境中的應用較少涉及,這就會使學生在詞匯的運用上感到比較困難。另外,部分英語教師在學習方法和策略上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學生采用的詞匯習得方法主要是死記硬背教材中的詞匯表和四、六級考試配套的單詞手冊,單一的方法必然使記憶詞匯成為一件枯燥無味的苦差事,導致英語詞匯教學效果不好。
(三)學生詞匯學習與運用的主動性不強,詞匯運用環(huán)境欠缺。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一些學生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他們不愿自己尋找新穎的學習策略,不會主動預習、復習單詞,更不用說通過閱讀英語課外讀物、收聽廣播等方式增加英語詞匯量的輸入。詞匯習得的目的便是運用,一些學生卻為記單詞而記單詞,不注意將詞匯的接受性知識轉變成產出性知識。他們學習單詞往往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要考四級了,背四級詞匯,要考六級了,背六級詞匯,考完了就把它放一邊,慢慢地就淡忘了。詞匯量的擴大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沒有主動而持之以恒的學習是不可能掌握所需的詞匯的,學好英語就無從談起。
二、自主學習理論及其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一)自主學習的實質。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源于20世紀60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理論的興起和發(fā)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全新理念的學習模式,也是對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一種挑戰(zhàn)。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早在20世紀中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便成為西方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到80年代,國外對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越來越深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外許多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視角和著重點對自主學習下過定義,其中Henri Holec最早將“自主性”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其中包括確立目標、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等。Benson認為語言學習的自主性有以下三個方面:(1)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行為和技能;(2)自主學習是一種指導自己學習的內在的心理動能;(3)自主學習是一種對自己學習內容的控制。美國自主學習研究專家齊莫曼提出一個系統(tǒng)的自主學習的研究框架,他認為自主學習主要涉及六個方面,即為什么學(動機);如何學(方法);何時學(時間);學什么(學習結果);在哪里學(環(huán)境);與誰在一起學(社會性)。
目前自主學習的定義尚無一致看法,但概括起來主要包含以下內容:(1)明確學習目標。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及其他方面(如教師、學校、大綱、社會)的要求,明確學習目標。(2)確定學習內容。目標明確之后,學習者要對學習內容建立總體印象。(3)運用合適的學習策略。(4)監(jiān)控學習過程,自我評估學習效果。(5)自我評估學習成果。
(二)自主學習理論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自主學習理論告訴我們,要提高詞匯教學效率,就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詞匯的動機和興趣,讓他們知道為什么學;給學生傳授一些詞匯學習策略,讓他們知道怎么學;指導學生設立合理的詞匯學習目標,制訂詞匯學習計劃,并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詞匯學習過程,讓他們知道何時學、學什么;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讓學生能夠加強詞匯的運用,鞏固所學詞匯知識。
三、構建基于自主學習理論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
(一)改變傳統(tǒng)詞匯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詞匯自主學習語境。
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枯燥的教授詞匯的方式,可以通過讓學生提前預習,提前熟悉詞匯,提高猜測詞義的能力。教師在次日授課時創(chuàng)設與新詞匯相關的語境,通過語境學習詞匯與死記硬背的方法相比更生活化。教師可針對課本特點,設計不同形式的語境,如:通過復述課文、課文情景劇表演、后續(xù)課文、制作自己的學習詞典等重復學過的詞匯,加深學生對詞匯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詞典,并根據學習詞匯的需要,設計詞匯用法詞典。這實際上就是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真實語境的語句記錄下來,幫助自己更好地掌握詞匯的用法。
(二)指導學生設立合理的詞匯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了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及更高要求。對于每一層次都特別明確了詞匯量方面的具體要求,分別為4500個單詞和700個詞組、5500個單詞和1200個詞組、6500個單詞和1700個詞組,對更高能力要求的詞匯量約是7675個單詞和1870個詞組。教師可以根據此要求,幫助學生制訂出合適的詞匯學習計劃,如周計劃、月計劃、學期計劃等,使自己的詞匯學習計劃不斷完善,慢慢養(yǎng)成自己承擔詞匯學習與計劃制訂的習慣。
一方面,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詞匯學習策略。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學習者采用何種詞匯習得策略,所選用的策略是否恰當,對自主學習有很重要的影響,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越強,自主學習的過程就越完整,效果就更好。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教師應該授人以漁,重視學生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詞匯學習策略。(1)加強英語詞匯構詞知識的分析和講解,適當地加深和補充一些諸如multi, trans, auto, port等較常用的詞綴、詞干及其意義,并通過舉例加深印象、強化理解。有了一定的構詞知識,學生可以提綱挈領地理解、記憶相關的詞匯,從而迅速、省力地擴大詞匯量。(2)培養(yǎng)學生詞匯組塊學習的能力,組塊指多次詞匯單位,即兩個或以上單詞組成的有意義的不可分割的詞匯列,也就是一些高頻的固定搭配,固定俗語與習語等,從而提高學習者目的語表達的準確性。(3)培養(yǎng)學生利用單詞之間的同義關系、反義關系、上下義關系、同音詞關系等幫助記憶單詞的意義關系,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等。
另一方面,應創(chuàng)造學生高效詞匯輸出的語言環(huán)境。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在業(yè)余時間利用網絡增強詞匯輸出技能,例如:用英語和網友進行聊天,還可以鼓勵他們和學校的外籍教師多交流、用英語寫日記等。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能在運用中更好地掌握學過的詞匯,學以致用,如:每次課堂開始時的“presentation”等。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教唱英文歌曲、放英文電影、英文演講比賽、英文配音比賽、英語辯論賽等,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詞匯和使用英語詞匯的積極性。
總之,詞匯學習在本質上仍是學習者個人行為和主觀心理活動,改變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式,完善學生詞匯學習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習得詞匯的能力應該成為詞匯教學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光偉.英語詞匯習得研究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3).
[2]Arnold 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8-47.
[3]陳偉光.英語詞匯習得研究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3).
[4]張萍.學習者詞匯策略對成績的預測規(guī)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2):21-23.
[5]李曉陸.習得模式對深度習得的影響——一項基于中國大學生英語詞匯習得狀況的實證研究[J].外語研究,2004(5):61-65.
[6]呂道利.英語詞匯教學研究[J].外語研究,2004(2):64-66.
[7]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