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蕾
【摘 要】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特點是追求平衡、統一,并且很強調人與自然的對話。中國古典舞,它遵循中國傳統藝術的基本內涵和理念,并且追求以氣領形、以有限表達無限、以“和”為美。而且審美追求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展現:舞者身體的運化方式、舞蹈表現的主題風格及動作形態,這些韻律都可以貫穿舞者整個系列的動作,我們便可以將此稱之為美。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審美能力;審美取向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51-01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化不斷豐富,所以我國的舞蹈文化也不斷豐富,中國古典舞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關系是十分緊密的。從中國古典舞的產生,到其發展的整個過程中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它的影響,而中國古典舞則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特點和內涵。中國古典舞,在此影響下一步步發展更新,完善和提高,成為真正表達審美感情和反映生活審美屬性的藝術形式。
一、圓之美
圓是種古老的美學范疇,在中國美學中淵源深遠。古典舞是以三圓運動路線和軌跡為基礎的,很多規律都離不開這路線,三圓包括“平圓、立圓、八字圓”,而且在古典舞中動靜的結合,也體現了圓的藝術。加之古典舞“一切從反面做起”的運動規律,更加將圓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圓的藝術。從線條上看,圓由曲線構成,意味著流暢、柔潤、舒展,蘊含著整體、圓滿、靈活的含義。圓,往往給人以飽滿之義。這也體現了中國古典舞表演者在進行舞蹈的過程中的一個體態美,這種美恰好體現了圓,是指舞蹈者身體中各個因素共同配合,從而使得整體協調一致。是以身體布局各構成因素協調一致,共同形成圓的整體印象感。當然不僅僅是外部動作包括內部的氣息,也是圓的,如百匯到丹田,丹田到會陰。以氣領形,從內到外,使得氣息和動作之間相互協調,并將動作之間的連接做到順暢自然,這便體現了圓之美。
二、意境之美
中國古典舞包括的范圍很廣,上至周秦漢唐的宮廷樂舞,下至宋元以來的戲曲舞蹈,這些形形色色的舞蹈都體現了各自的意境、氛圍,當然它們也同時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美,而且中國的很多古典舞中都體現了意境美,如羽舞、劍舞等,這些舞蹈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設置一個場景去進行舞蹈,這是意境美的一種表現形式。如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多處論及中國古典舞藝術的美,他說“尤其是‘舞,這是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同時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動、力、熱情,它不僅是一切藝術表現的究竟狀態,且是宇宙創化過程的象征。”這是對中國古典舞的一種贊揚,在這個贊揚過程中體現著中國古典舞的一種精神。我們應該聯系歷史上的古典舞,去進行現代古典舞的審美。這些舞蹈動作里的空靈感和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征,將中國古典舞意境美體現得淋漓盡致。舞蹈藝術作為一種表演,也作為一種空間藝術,它向觀眾展現了一個平面而又立體化的精妙表演,這與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繪畫藝術的留白相映襯,使得中國古典舞蹈美具有不同的意境之美,而且在進行現場的表演中,舞蹈表演者往往通過身體的韻律,以及場景模式,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這也是舞蹈意境之美的一個組成部分。
三、和諧之美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和諧。中國古典舞蹈文化中也體現著這種特點,并且通過中國古典舞的表演,我們可以將和諧稱之為美。中國古典舞中的舞蹈之道、舞蹈之觀、舞蹈之法的“度”的“中”、“和”的把握和發揚,也就是說在進行古典舞的表演過程中,需要去掌握好一個度,從而使得中國古典舞的表演具有和諧之美。唐滿城先生提到中國古典舞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時說:“發展、吸收、借鑒和雜亂無章之間的區別就在于掌握一個‘度字。”這個道理就是在告訴中國古典舞表演者,在進行舞蹈的改善過程中,需要去吸取其他文化中的精華,棄其糟粕,從而使得中國古典舞在保留原來美的同時發展一些新的美,中國古典舞的繼承和發展這兩個過程若達到和諧統一,便能夠促進中國古典舞的進步。中國的文化藝術歷來以“文以載道”為宗旨,《禮記·檀弓篇》云:“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斯舞……”《白虎通·禮樂篇》曰:“中心喜樂,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這些關于中國古典舞的一些審美意象,都是我們現代所必備的審美,我們在進行古典舞蹈的欣賞時,要能夠從肢體韻律中去體會感性美,而且還能夠通過其涉及的場景去體會意境美,從而最終去體會人物的動作以及情感所展現的和諧美。
中國古典舞,來自于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而且它獨特的形式和韻味也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特點和內涵。相信中國古典舞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引導下,能夠更好地去吸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從而使傳統舞蹈文化能夠跟緊時代的腳步,并且不斷地去進行發展,從而以獨特的審美特色、鮮活的生命力,立于世界舞蹈藝術之林。
參考文獻:
[1]賀翔.從漁翁形象分析中國古典舞的審美旨趣[J].藝海,2015,(12):56-58.
[2]楊帆.談論中國漢唐古典舞的風格特點與審美[J].戲劇之家,2014,(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