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
摘要:傳統(tǒng)英語教學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和學習英語。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依據(jù)話題,明確情境,開發(fā)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驗、感悟并構建知識,最終實現(xiàn)知識傳承、能力發(fā)展和情感形成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 話題 情境 體驗
英語是一門外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先天的語言環(huán)境。限于各種因素,初中英語教師習慣于傳授知識、講授語法,忽視了營造語言情境和學生的親身體驗,所以很多學生了解英語知識和文化,會做習題,但不會用英語交流。
“話題·情景·體驗”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以各種話題為載體,通過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語言情境,逐步擴展和深化語言技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話題,明確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體驗。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Go for it!”以學習、生活為主線,設計了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材料,采用話題、功能、結構和任務相結合的方式,以特定的語境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體會英語語言的運用,提高交際能力,體現(xiàn)了“話題·情境·體驗”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解讀教材情境,把教材情境、話題、語言學習和體驗緊密聯(lián)系起來。
一、立足教材,明確教材情境
新版初中英語教材立足于現(xiàn)實,其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和生活信息,它所提供的語言材料,都是生活交際話語中經過加工后的記錄,它們承載著語音、語法、語義、語用和情感方面的信息。因此,在教學前,教師首先應研究教材,明確教學內容的情境,促使學生圍繞教學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獲得語言知識,提高英學生的語交際能力。如在教學“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時,教材為目標語言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豐富、貼切的情境。
情境一.精心設計的單元主圖
在本單元主圖中感知對話場景,有助于學生理解目標語的語用。如在對話“Have you ever been to……?”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回答yes的基礎上,補充說:“I went to…last year.”在這個非常自然的語境中,讓學生對比現(xiàn)在完成時和一般過去時之間的意義差異。
情境二.在lb對話情境中對比感知兩種時態(tài)
在lb的聽力材料中,材料不僅關注地點,更讓學生感知went和have been to的不同。
情境三.在2a、2b對話情境中進一步比較三種時態(tài)
教材用2a、2b的聽力活動進一步比較三種時態(tài)went、have been to、be going所表達的不同意義。因此,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關注、比較、體會和感悟三種時態(tài)的區(qū)別,在不同情境中體驗和理解不同時態(tài)的不同意義和功能。
二、依據(jù)話題,建構教學情境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圍繞著某一個話題展開語言學習,同時又把該話題內容融入一定的情境中。因此,教師要充分理清話題與情境之間的關系,并依據(jù)話題,建構教學情境,將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如在教學“I'd like some noodles.”時,筆者用go shopping這條主線建構教學情境。筆者精心設計了三個發(fā)生在餐館老板和顧客之間的對話情境:①老板和一位男生的對話,介紹特色面條,即lb對話情境;②老板和另外兩個人的對話,即2a、2b的對話情境;③老板和我、朋友之間的對話,即結合實際自編對話。
三、延伸拓展,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教學情境既要依據(jù)教學內容,又要依據(jù)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教學同一內容時,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運用錄音、錄像、投影、幻燈片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或移植情境。
在教學過去進行時時,筆者和學生共同設置了一個真實情境,五位學生一同上臺演繹,一位學生暫時站在門外,其他四位學生各自做不同的事情,如在黑板上寫字、擦講臺、掃地、讀英語。然后,筆者讓外面的那位學生進來。這時,筆者問其他學生:
T:What were you doing when____came in?
Sl:We we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T:What were they doing when____came in?
S2:They were doing different things.
T:What was he/she doingwhen
____came in?
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對過去進行時的意義有了直觀的了解,在情境中感知新的語法,比任何講解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