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
摘要:對企業并購問題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在滿足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的同時,迅速實現規模擴張,突破企業拓展新行業的壁壘,加強市場控制能力,降低經營風險,充分發揮及調動企業內部資源和協同效益,完善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并通過對企業管理工作的科學執行,進一步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從而為企業的運行及發展提供良好支持。
關鍵詞:企業;發展現狀;企業并購;方案分析
在社會經濟運行及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企業并購模式逐漸加劇,企業并購也就成為企業發展及項目整合的核心。一方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企業產業鏈呈現出全球化、集中化及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促使企業并購成為迅速實現規模化擴張重要方式及路徑。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只有不斷地發展才能得以生存下去,企業也可以通過內部投資獲取發展,但并購方式的效率更高,而且,無論橫向并購和縱向并購,都能全方位的調動企業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效應。因此,為主動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進一步發展全球化、多元化經營,開發新市場搶占市場份額,通過對企業發展現狀的市場分析,結合企業的中長期戰略,充分考量投資標的經濟可行性分析,并購后整合能最大化激活企業潛能,發揮經營、管理、財務高度協同,獲取市場議價能力及壟斷權,創造企業利益最大化。
一、并購策劃
(一)制定并購戰略規劃
企業作為一種營利性的組織項目活動,通過并購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并購策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現企業經營協同效應。通過并購實現規模經濟、縱向一體化、從而減少流轉的中間環節,節約交易成本,有利于協作生產,達到資源互補從而優化資源配置。第二,達到管理協同效應。通過并購會給企業節省管理費用,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充分利用過剩管理資源。第三,帶來及優化財務協同效應,內部現金流入更為充足,時機分配更為合理,資本不斷地擴大,風險相對降低,籌資費用降低,并稅收方面達到相符對沖的益處。第四,在市場份額效應分析中,可以通過橫向以及縱向的并購,提升企業的競爭渠道,從而為企業并購活動的戰略化創新提供良好依據。
(二)并購目標的選擇
對于企業目標內容而言,在企業平等、資源以及有償運行基礎上所形成的企業收購或是兼并形式。通過企業并購可以幫助企業的資本運行,完善企業經濟運作以及經營活動的基本形式,實現對企業并購方案的合理拓展,為企業的業務項目更新提供有效支持。在企業并購目標分析中,可以通過對企業新技術、新經驗以及新管理理念的分析,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滿足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需求,并提升企業面臨風險的能力。
二、達成并購協議
(一)滿足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的整合
在現階段企業戰略發展的背景下,為了達成企業中的并購協議,需要對企業的經營理念進行整合分析。第一,命令模式。對于命令模式而言,主要是通過并購管理方法的執行及分析,滿足企業管理層工作項目實施的核心意義,通過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分析,滿足企業的基本需求,時刻保持超強的眼光以及較強的業務能力,避免企業信息結構調整中對企業整體造成的影響。第二,改革模式,合理改變收購企業中的組織行為,為企業營造戰略性的發展空間,將企業目標活動控制在管理工作之中。第三,協作模式。在對于協作模式而言,主要是在企業目標活動構建中,通過對管理工作諾的協商分析,進行目標方案的合理選擇。第四,文化模式。主要是在對企業發展目標分析中,明確企業并購手段,增強文化的融合需求,提升企業的戰略整合機制。
(二)滿足企業文化整合機制
伴隨社會經濟的運行及創新發展,通過文化整合管理內容的構建,可以使企業在特定的背景下,增強自身的社會經濟能力、文化能力以及政治能力等,同時也可以明確企業的指導行為,提升員工的價值觀、行為觀及道德觀,使企業在并購中實現對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式以及企業規模的有效整合。通常情況下,在文化整合中,需要認識到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實現對雙方企業文化的分析,構建統一性的企業文化模式,將文化工作的調查深入到員工之中,構建符合企業發展的目標,從而為企業管理制度以及運營方式的探究提供有效依據。第二,通過對企業歷史文化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發展中需要對企業文化進行積極宣傳,并將企業發展與企業經濟環境的變化進行系統性的分析,滿足企業文化中出現的矛盾,從而實現對企業文化整合機制的科學管理,滿足企業并購的基本需求。
三、并購談判內容
(一)并購支付方式分析
并購支付方式需要考量并購雙方的收益、企業權益結構的變化及財務安排,以獲得最佳并購效益為宗旨,綜合考慮自身經濟實力、融資渠道、融資成本和被并購企業的實際情況等因素,合理選擇支付方式。
第一,現金支付。必須考慮是一次支付或分期付款、開立應付票據等賣方融資行為,用現金購買資產及股權,以實現對并購企業的控制第二,股權支付。主要是企業在并購中采用股權換取資產或股權,主要包括股權換資產和用股權換股權兩種方式。第三,混合支付。主要是企業并購中,通過現金、股票以及公司債券、認股權證、資產支持收益憑證進行多種組合支付方式。可以使并購企業避免支付大量的現金,造成企業資金鏈緊張,又可以防止并購企業原有股東的股權稀釋或發生控制權轉移。
(二)交易過程的談判內容
第一,并購方式。明確收購資產及百分之幾的股權,以便后續的各種行政批復,第三方許可、保密及風險分擔、債務債權處置等同時不能受到任何擔保物權的約束。第二,交易價格。在企業并購分析中,需要將價格的范圍、價格的基礎以及價格的形式進行確定,主要以盡調材料及評估價值為基礎進行對價談判。第三,支付方式及期限。主要是現金及股權購買等,明確按照資產交付及相關手續辦理進度,分期支付對價。第四,人員處置。雙方協商職工處置方案,根據地方政府及國別法律職工保障條款合理安排。第五,手續辦理和配合,雙方必須約定相互配合完成所有行政執照變更,手續完備不能余留瑕疵。第六,并購進程安排。主要是校核資產及變更股權的進程約定,這和支付對價步驟相一致。第七,公告及保密原則。對于未經同意的內容不能進行公告。
(三)后續工作安排
在企業完成并購之后,需要進行后續工作的合理交接。
第一,產權交接。主要是指并購雙發通過對資產移交,在國有資產管理會、相關政府部門、銀行等多部門的監管下,按照協議辦理移交手續,經過驗收、造冊,雙方簽字后確認并購企業未了的債權債務,按協議進行清理,并辦理更換合同債據的手續。第二,財務交接。并購后雙方財報要依據并購后的產生不同法律后果的進行調整,實現財務的合理交接。第三,管理權的移交。在并購案完成之后,需要按照并購協議雙方簽訂管理權所做的約定,進行相關的交接事宜。被并購企業在收購后的正常運作,進行企業管理工作的科學構建。
四、海外并購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國家政治風險,國家政局穩定并鼓勵外商進行投資,要充分了解東道國的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選擇國家鼓勵的行業進行并購。第二,土地風險,認真研究東道國的土地限制規定,減少土地糾紛。第三,稅收問題,包括東道國的稅務問題,特別關稅的考慮,是保障企業的可持續運營的條件。第四,轉移風險。中國企業對東南亞企業并購投資中,其存在著風險轉移的風險性,其主要體現在企業技術、組織形式等內容的沖突,這種現象的發生在任何狀態下,都會對企業的整合造成制約。因此,需要構建科學化的風險轉移策略,從而實現企業并購中風險因素的及時轉移。第五,技術模仿風險。在企業并購中,其存在著專業技術被模仿的風險限制,在該種背景下也就增加了海外并購的難度。第六,海外勞力及文化差異的問題。由于語言不通,并購后管理運營存在較大的難度,文化意識的差異造成并購后難于融合。
結束語
總之,在企業并購中,需要科學確立并購標的,規劃并購策略,根據盡調材料充分了解標的企業的實際現狀,從宏觀及微觀市場分析并購可行性,依據評估價值判斷并購價值,掌握談判技巧,使企業獲得最大并購效益。企業并購成功后,要進行企業資源的系統合理安排,從戰略、管理、財務、人力資源、文化等全方位整合,使被并購企業按照并購策劃的既定目標、戰略組織運營。
參考文獻:
[1]張雯,張勝,李百興.政治關聯、企業并購特征與并購績效[J].南開管理評論,2013(02):64-74.
[2]孫軼,武常岐.企業并購中的風險控制:專業咨詢機構的作用[J].南開管理評論,2012(04):4-14+65.
[3]唐兵,田留文,曹錦周.企業并購如何創造價值[J].管理世界,2012(11):1-8+44.
[4]盧永紅.我國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與控制[J].企業經濟,2014(05):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