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
摘 要 新媒體為共青團工作提供了廣闊的思想交流平臺和便捷的信息溝通渠道。共青團組織要廣泛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聯系、服務和動員引導青年,實現共青團工作“線上”和“線下”的互動與統一,推進共青團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 青年工作 探索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6-000-01
一、以創建團委微信、微博為突破口 推動共青團工作向網絡化轉型
一是依托鐵運處團委“青春鐵運”微信公眾平臺,拓展共青團工作的新陣地,及時了解青年思想動態,回應青年提出的問題,研究解決辦法,集中反饋意見和建議,有效開展正面思想引領,更好地履行團的思想引導職責。青年還可以利用平臺將發生在身邊的美麗瞬間、了解到的新聞、掌握的新工作技巧等,通過平臺同大家分享;也可以將心中的疑問、工作上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案需求等在平臺上發布,尋求團組織及青年的幫助。二是利用微信、微博兩個平臺開展“微話題”、“微訪談”、“微調查”、“微直播”等“線上”活動,將“大道理”化為“微話語”,將“大思想”融入“小活動”,將“大理論”變身“多模塊”,為青年提供學習、工作、生活等內容的資訊服務,讓“微”動作發揮大“威”力,讓青年感覺到團委就在身邊。三是與知名的新聞媒體、公益組織、身邊榜樣等各類組織和個人建立互聽,密切關注與青年相關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適時發出理性聲音,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環境,探索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鐵運青年特色新媒體平臺。
二、利用新媒體,“多點開花” 將虛擬與實際對接
一是加強兩級QQ群組織建設。為將鐵運處團委相關的活動通知和要求及時地傳達到每一位青年,每位青年的意愿和需求能夠及時反饋給處團委,促進共青團工作更具實效,更符合大多數青年的意愿,處團委建立兩級青年QQ交流群。一級QQ群為處團干部交流群,各基層單位團支部書記加入。二級QQ群為各基層單位青年QQ交流群,由各單位團委書記組織建立,并加入本單位青年,構建起團組織與廣大青年間扁平化、無層級、精準化的交流溝通平臺,充分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二是基于外網,探索建立鐵運青年論壇。論壇采取積分制管理,青年可通過員工編號及密碼直接進入。論壇設置《好書推薦》、《電子書庫》、《網上講堂》、《勵志電影網址鏈接》等欄目。處團委定期在《好書推薦》欄目推薦好書,青年可在欄目中發表感言、評論或讀書心得,在《電子書庫》欄目實現上傳和下載的自主管理,管理員只對上傳文件進行審核。從青年興趣入手,由淺入深,用青春正能量引導青年。三是探索制作APP手機客戶端插件。基于青年使用手機網絡的普及性,處團委積極探索制作APP手機客戶端,單位青年只需將客戶端安裝到手機上,即可通過員工編號直接進入,每位青年都能做信息員,都能參與監督和管理。探索通過新媒體,不斷深化實際工作成果,擴大重點活動組織動員,實現鐵運處共青團工作的信息共享與優勢互補,形成較為完整、系統的新媒體工作格局。
三、加強引導,營造環境 讓讀書成為青年的一種習慣、一種競賽
一是引導青年養成讀書習慣。利用職工書屋,定期開展送知識下基層,讓青年明白讀書能夠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拓寬視野、提升修養,填充全媒體時代的“心靈黑洞”。二是加大贈書薦書力度。廣泛征求青年讀書需求,積極與書店聯系,及時增補圖書,做到供需平衡。將傳統閱讀與電子閱讀相結合,最大程度地照顧青年讀書面,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讓青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三是搭建青年讀書交流平臺。廣泛征集意見,將愛讀書的人聚在一起,成立青年文學社,作為開展讀書交流、學習、進步的園地,把個人自學和集中學習有機結合,讓青年在共同學習中碰撞思想、成長進步,同時也能夠使更多的青年融入進來。四是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把讀書活動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主題征文、青工辯論賽、演講比賽等實踐活動,對優秀讀書青年給予獎勵,鼓勵大家把書讀活,讓青年在實踐中體驗讀書的收獲,讓更多的青年自愿讀書、善于讀書、學會讀書,在讀書中充實心靈,減輕壓力,享受淡然與寧靜。
四、搭建青年成長通道 真誠幫助青年立足崗位鍛煉成才
一是引導青年成長,幫助青工崗位成才。引導幫助青年精心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結合青年各階段的性格特點、心理預期和專業特長,科學分析,準確定位,分布實施。深入推進處青工技能提升“十百千”工程,深化導師帶徒活動,豐富活動內涵,增強實際效果。辦好青工崗位技能大賽,讓青年在比拼中認識差距、提升自我。選派優秀選手參加集團公司級以上技能競賽,在更高平臺上接受錘煉,加快成長。建立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積極開展“推優薦才”工作,為青年提供更多崗位競聘機會,激勵他們在更加艱苦的崗位經受鍛煉,培養和使用政治覺悟好、綜合素質高、開拓創新型的青年人才,形成企業人才培養、儲備的良性循環。繼續開展好導師帶徒活動,加大跟蹤力度,并在此基礎上,探索開展同專業跨單位的名師帶名徒活動和黨群系統導師帶徒活動,加大導師帶徒活動的監督和指導力度。發揮青年身邊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注重青年典型選樹的方向性和層次性,開展身邊榜樣座談會等活動,讓青年學有所依,學有方向。二是關注青工需求,豐富青工文化生活。廣泛征求青年意見和需求,創辦實用性強、參與性高的青工業校。多與基層單位領導溝通交流,共同針對青年需求,開展“青工流動大講堂”、“人人講堂”等活動,讓青年做主角,在壓力下、參與中茁壯成長。繼續開展好青工趣味運動會、青年技術比武、親子讀書等活動,通過多種“線下”活動滿足青年需求、促進青年成長進步。三是發揮組織作用,拓展青年工作空間。倡導成立青年社團,發揮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將愛好相同的青年聚在一起,加強同專業不同單位間、同單位不同崗位青年間的橫向交流,拓展青年社交范圍,提高青年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做到與團員青工的需求、個人成長成才及企業中心工作相結合,工作時間與業余時間相結合、服務企業與服務青工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