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東
[摘要] 目的 針對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急診手術的療效進行初步探討。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間的30例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效果的臨床資料。 結果 患者因同時患有糖尿病,在圍手術期進行周密準備,使患者圍術期安全度過,在術后,有2例腸切除腸吻合術患者及3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產生切口感染,對癥處理后患者都已治愈,效果良好。結論 在圍術期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應保持血糖指標穩定,才能獲得滿意療效。
[關鍵詞] 糖尿病患者;普外疾病;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a)-0021-02
普外科疾病主要是采用手術方法對肝膽胰、胃腸及血管等器官組織疾病進行臨床治療,在臨床中比較常見的疾病有:如頸部損傷、甲狀腺等疾病,乳腺癌等乳腺疾病,下肢靜脈曲張等周圍血管疾病,腹股溝疝等腹壁疾病,外傷、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等腹部急性疾病,胃穿孔、胃癌、闌尾炎、結腸癌、腸梗阻等胃腸系統疾病,痔、肛瘺、直腸癌等肛腸疾病,肝癌、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脾大等消化系統疾病,小兒先天性腹部疾病等。隨著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提高,目前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項嚴重的內分泌疾病。對于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普外疾病患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疾病是由肺部、心臟等疾病產生,可采取心電圖及彩超、CT等手段進行確診,患者應注意休息,不能過于勞累,嚴禁攝入辛辣刺激性及油膩食物。通常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中會同時患有其它普外疾病,治療過程中需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這些患者一般情況下由于減弱的免疫功能而產生心血管等疾病。臨床手術治療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危險因素,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所以,對同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對糖尿病患者的手術操作方法,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因手術而產生的不利后果。該研究收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間的30例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效果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間的30例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效果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在29~78歲之間,平均年齡(64.7±2.3)歲。其中,有12例患者為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2例患者為化膿性膽管炎),3例急性闌尾炎患者(1例患者闌尾穿孔并腹膜炎),2例患者嵌頓性疝,3例患者小腸破裂消化性潰瘍并急性穿孔,4例患者為腸梗阻,2例患者創傷性肝破裂。患者血糖指標在7.7~32.8 mmol/L,平均(12.6±2.1)mmol/L。其中1例患者為Ⅰ型糖尿病1例,29例患者為2型糖尿病。
1.2 方法
在臨床治療中按照常規術前準備進行,并根據糖尿病患者術前處理要求做了充分準備。血糖指標降低到6.2~11.2 mmol/L并達到相對穩定狀態時,對患者實施手術[2]。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每間隔1 h進行1次血糖指標檢測,盡可能將患者手術操作時間縮短。完成手術實施全過程后,對所有患者遵循糖尿病飲食方法治療,同時采取靜脈滴注方法,以適宜比例(通常4:1),將普通胰島素融入葡萄糖,患者空腹血糖指標測量1次/d,每間隔4~6 h對患者尿糖進行1次測量,并與患者血糖和尿糖指標相結合合理調整胰島素使用量,以免患者產生低血糖昏迷癥狀,直到患者病情得到完全恢復后方能正常飲食。再調整為降糖藥物口服、普通胰島素皮下注射等方法,藥物用量應嚴格遵循患者的尿糖指標監測情況進行相應調整[3]。
2 結果
患者因同時患有糖尿病已被明確診斷的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周密準備,使患者圍術期安全度過,在術后,有2例腸切除腸吻合術患者及3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產生切口感染,對癥處理后患者都已治愈,效果良好。被漏診的1例糖尿病患者,術后產生酮癥酸中毒癥狀,經臨床診斷后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控制酮癥酸中毒的效果良好。
3 討論
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因發病機制原因,導致患者產生嚴重代謝紊亂,進而引起手術切口感染,提高患者感染率。所以在臨床在易產生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臟等其它器官病變,若術前未做好充分準備,術中就容易產生急性心梗、腦血管等疾病。在術中對患者血糖、尿糖等各項指標做好監測,并保證患者血糖指標保持在合理范圍。患者在術后應嚴格控制飲食,合理搭配營養并補充水分等[4]。
在對患者術前處理方面,普外科疾病同時存在于糖尿病患者中對于患者實施外科手術并非是比較重要的一項禁忌證。在患者實施手術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患者血糖指標,盡可能使患者血糖指標保持在正常范圍。在實施手術前,充分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使患者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在一般情況下,血漿中胰島素的半衰期只有10 min左右的持續時間,并易于受其他因素影響而被調節。所以,無論患者應用何種降糖藥物,在實施手術前后都應采用一定量的胰島素。而平時應用胰島素降糖治療的患者,在術前應將中長效胰島素調整為采用靜脈滴注劑量適宜的短效胰島素,該方式幾乎不會受到患者循環及局部吸收因素的影響,產生的低糖反應與皮下注射方式相比也較低一些,而且還有利于調節滴速[5]。
如果需要實施急診手術的患者血糖指標低于13.8 mmol/L時,就不需要進行及時處理,應認真觀察患者尿酮體,血糖指標在17 mmol/L升并同時伴隨酮癥酸中毒癥狀的患者,在滴注時就需要單獨使用1根靜脈。在生理鹽水中融入50 U的胰島素進行滴注,速度保持在0.5~5 U/h,結合治療需要按照患者每千克體重再添加0.1單位胰島素,直接將患者血糖指標控制在6.2~11.1 mmol/L、消除尿酮體,對患者進行生理鹽水或電解質補充使其擴容。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標,與正常值范圍偏差越小則表明具有更明顯的治療效果。患者尿糖指標呈陰性應避免產生低血糖,以確保患者治療安全。沒有產生酮癥酸中毒癥狀的患者,應與血糖濃度相結合選擇糖與胰島素的配合比,通常在1:4~1:2之間,控制靜脈滴速每小時保持在0.5~2.8 U,結合復查患者血糖指標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調整。在患者血糖指標為10 mmol/L時就可以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手術。如果患者具有比較嚴重的病情,就需要控制血糖指標不超過15 mmol/L,處理好患者酮癥酸中毒癥狀后才可以實施相應的手術[6]。
在對患者術中操作方面,受到不斷提高的調節激素指標及分泌胰島素受限等一些因素的不利影響,在麻醉和手術過程中,糖尿病患者產生血糖指標升高的表現。而針對非糖尿病患者,實施大型手術后可引起患者血糖指標升高到8.2~11.1 mmol/L,患者情況比較嚴重的還將同時伴隨酮癥或酮癥酸中毒癥狀表現。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時,應采用胰島素、鉀及葡萄糖的混合液,按照血糖指標高低對胰島素應用劑量進行相應調整以保持血糖指標保持在正常狀態。
在對患者術后處理方面,患者實施普外疾病手術完成后應禁止食用任何食物,機體能量來源不能由葡萄糖獲取,分解的脂肪、蛋白質過度,含過多的游離脂肪酸、酮體,這都將導致患者產生酮癥及酸中毒癥狀。而應用胃腸外營養支持后,可將所需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維生素等向患者機體進行輸送,使患者產生酮癥的可能性明顯降低。在禁止患者食用食物過程中,與胰島素、葡萄糖、氯化鉀混合液相結合控制患者血糖指標,也可采用皮下注射方法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葡萄糖每日保持在160~180 g之間,糖與胰島素保持在4:1,控制血糖指標不超過11.1 mmol/L[7]。
在對患者術后處理感染方面,糖尿病將降低患者腎臟、神經等器官功能,同時因營養不良、減弱免疫力等因素影響而降低患者各器官的修復能力,細菌在傷口內繁殖進而引發感染。產生感染后白細胞將不斷減退吞噬活性,而增大組織滲透壓,增大感染處理難度。感染會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斷加重,對創口生長肉芽組織產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使患者傷口延長愈合時間[8]。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結合采取廣譜抗生素進行處理,在術前以確保血中藥物濃度,使患者手術過程中的藥物濃度達到最高值,消滅進入切口內的細菌,進而有效避免患者傷口受到感染。
4 結語
綜上所述,對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應提高對圍術期處理的認識程度,才能做好手術各項準備工作,保持患者血糖指標穩定,不斷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鵬程,張世和,錢宏美.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術病人89例治療分析[J].腹部外科,2013.10(8):76-78.
[2] 朱道美,周永華.糖尿病人圍手術期高危因素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14,17(10):50-53.
[3] 張華平,普奕明,葉虹虹.糖尿病并發癥感染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5,7(11):126-128.
[4] 王旭光,劉超,李新文,等.腦動靜脈畸形出血的診斷及急診手術治療[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5,4(6):110-112.
[5] 蔣成,吳青,蔚芃等.多發傷病人骨折的急診手術治療[J].四川醫學,2014,9(7):81-83.
[6] 黃漢昌,傅校明,賈文慶.腦動靜脈畸形出血的急診手術治療[J].急診醫學,2014,7(16):55-58.
[7] Jang HJ,Kim JH,Song HH,et al.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ho underwent curative 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13,4(10):1026-1030.
[8] JH Lee,YH Paik,JS Lee,et al.Abdominal shape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fluences short-term surgical outcomes[J].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2014,6(9):723-726.
(收稿日期: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