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海門 226100)
摘 要: 隨著互聯網在中職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語文課堂教學已與網絡技術密不可分?!盎ヂ摼W+”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需要分析發展現狀,關注基本特點,創新教學模式,科學設計路徑,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質量不斷提高。
關鍵詞: “互聯網+” 中職語文 課堂教學
“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中職語文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課堂教學改革內容和形式勢在必行,越來越多的教學資源將由“互聯網+”填充進來。要想讓互聯網這一背景條件轉變成中職語文教學的助推力,需要在課堂教學改革上不斷探索。
一、“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課堂發展現狀
當前中職教育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隨之而來的是教學能力、動力下降,教學價值和影響減少,教學變革變得更加迫切。目前,中職語文課堂面臨的問題很多,有課堂環境條件因素、人為因素、思想和理念因素,正是由于這些影響因素牽絆,致使中職語文教學已經偏離傳統教育軌道,教學效果及價值大不如從前[1]。諸如中職語文教育平臺建設不夠,甚至一些學校在最初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上便已經養成了低標準、低要求的習慣,對學生看管不嚴、對教學技術應用不夠、對互聯網這個教學平臺不了解。一些學校招收的中職學生語文素質不高、能力不足,某些學生有時會自動屏蔽或抵觸有關于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有時某些學校、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會摒棄、放松對新教學技術、教學模式的探究與應用,只要學生能夠考試及格或成績平穩即可,不會在教學上有大的創新舉動[2]。這種“不進則退”的教學背景與環境,讓互聯網在中職語文教育面前黯然失色,毫無教學優勢可言,不但如此,還成為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大障礙。為此,現存中職語文課堂形態、形式急需撥亂反正,還有許多有待發掘、急需應對的教學問題,依靠互聯網背景創新教學、教育極為關鍵。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課堂基本特點
從中職語文教材、教學安排上可以發現,中職教育對學生語文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沒有過高的要求,只強調基礎和應用,學校老師在語文學科方面的教學監督不是很嚴格[3]。除了統考之外,中職學生有充分的學習空間和社會空間應用學到的語文知識和內容,對提升學生語文素質與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一方面,傳統意義上,語文知識的學習并非完全是自由的,古詩詞背誦、寫作訓練、閱讀、文化理解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學習掌握,而指標性、要求性的內容在中職語文課堂中很少,給了教師很大的教學資源挖掘空間,老師可以把互聯網中有特色、有意義、有應用價值的內容轉接到課堂中,豐富課堂知識,把語文學科背后引申的文化性、應用性的內涵知識表達、應用出來,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4]。另一方面,中職語文課堂有創新變革的條件和基礎。所謂變革,是因為之前形式內容已經不符合現狀,需要改頭換面。中職語文課堂發展現狀不理想,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新的元素加入充實、豐富。中職語文課堂壓縮空間很大,老師有能力、有義務跟隨教學背景的更換、教學模式的轉變適當增減、豐富教學時間和內容,因此才不會造成很大的斷層;中職學生看待語文學科的角度和思維還沒有完全成熟,養成固有習慣,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應用平臺加以塑造、改變,其引申、形成的教學價值和優勢不可限量。
三、基于互聯網創新中職語文課堂的基本路徑
1.創新建設互聯網教學平臺
基于互聯網背景環境,中職語文課堂最需要的就是堅持、發揚創新觀念,呈現出不一樣的課堂教學價值與影響。教師應依靠校內互聯網的管控優勢,鋪設電子課堂,把語文課堂移到多媒體教室中,讓學生都有操作平臺的機會。如老師講課時,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有關語文課堂的教材資源,與課文背景有密切關聯的資料、新聞,甚至專家學者的觀點,如果學生沒有被這里面的內容吸引,或者看過之后失去了學習興趣,老師就應當馬上切換、轉變教學內容,利用計算機自如、獨立操作優勢,適時配合學生的學習思想和意識。同時,老師可以把手機APP的功能集合在一起,包括微博、微信、QQ等,將學生的用戶名搜集起來,添加應用,和老師相互關注、互加好友,老師便可以隨時掌握,并在這個特殊的“教學平臺”上實時發布教學信息或教學任務[5]。充滿現代化特色的教學平臺,不僅會讓學生耳目一新,還會讓師生間的配合更加緊密、自由、愉快。
2.科學挖掘互聯網教學資源
中職學生對游戲、交友、娛樂等活動非常執著、青睞,這些都成為老師不肯過多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引入互聯網的原因,因為他們怕學生分心,起到教學反作用。為此,老師必須通過努力,結合經驗,科學挖掘互聯網中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的教學資源,如定期查找一些事實新聞,把它們與語文課堂結合,根據相似點、結合點及共鳴點,組織學生討論、研究,并組織要求學生到網絡中尋找。這期間一定要注意盡量把學生的檢索、查找范圍定義在比較專業、學術的網站上,比方說百家講壇、央視新聞網,或偏科教類節目上。在瀏覽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其產生不一樣的興趣。這種專注力和意識想法的培養有助于后續中職語文課堂教育繼續發揮互聯網作用。同時,將學生從沉迷游戲、交友、娛樂等互聯網活動中引導出來,在這些“不良因素”中尋求一些解決方式。如推薦有關語文的益智類游戲,讓學生了解這些游戲背后的歷史背景,很好地開發教學資源平臺,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6]。老師對學生的了解越多,他們在課堂上應用的教學資源就越多。可以組織學生建立交友論壇,把自己的見聞發表在網絡上,老師可以在論壇上發表一些有關于自己對文化知識、歷史人物的賞析與看法,組織學生討論,這些都有助于豐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資源。
3.推廣互聯網教學技術
注重中職語文課堂訓練,“線上”“線下”相結合。老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更多條件,把互聯網帶到學生日常語文課堂學習中。如教師可以根據近期教學任務,在互聯網上與學生建立的互動平臺、微信群、QQ群中發布一些相關信息。了解學生普遍關注或討論的文體,統一擬定題目,或讓學生自擬題目,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新聞、人物、奇聞逸事等。在課堂上,老師布置課堂任務,課前做過準備工作的學生會自然把自己積累的資料和想法展現出來,在課堂活動上表現出色,而沒有做準備的學生,便會意識到自己的失誤,會在下一次活動、學習中更加積極地響應老師的安排。如此“線上”、“線下”的師生交流會更加有效、更加科學。與此同時,老師可以就一個問題的正反兩方面意見組織一場小型辯論會,把網絡上的“口水戰”轉移到課堂上,在針鋒相對中激發學生的頭腦風暴,鍛煉他們敏捷的思維及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這樣長期堅持訓練,學生逐漸練就敢說話、會說話、想說話的能力,并且鍛煉臨場應對的心理素質,整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從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來看,中職畢業生面向的是職場、崗位。作為基礎學科,語文知識掌握能力是一種保障。我們應積極圍繞互聯網體現出來的特征與背景環境,及時變更教學模式,以尋求最恰當、最優勢、最有效的教學途徑,為學生語文學習乃至未來職場所學知識提供必要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吳雪琴.中職語文課堂中有效教學初探[J].成功(教育),2010,22(101):219-220.
[2]陳潔,楊凱杰,鄭曉.中職語文教學課堂分層模式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10,19(108):169-170.
[3]成俊俊.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22(106):127-129.
[4]鄭志群.撐起中職語文自己的天空——初探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J].職業,2014,10(127):127-128.
[5]蔡萍,楊峰,鄭艷喜.職業素養教育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的實踐運用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102):117-118.
[6]劉巍.中職語文閱讀課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研究,2012,22(10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