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雙
摘要:新課標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這要求英語課堂必須是情感的課堂,要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是互動的課堂,要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師生共同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 高效課堂 構建
一、精心備課,保證高效課堂的實施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師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做不到心中有數的話,又何談“高效”二字?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預設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引導的方式,教授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胸有成竹,靈活應變,才能充分用好課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當然,精心備好的課也不一定要在課堂中按部就班地執行,隨著學生的興趣或課堂中的表現,我們仍然可以變化,但總的提綱在心中,我們可以讓課堂如散文一般形散而神不散。這樣,既不會跑偏,又不會浪費時間,可按時、按預設的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這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本保證。
二、利用表演、游戲等形式,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
在英語課堂中恰當地運用游戲、歌曲、表演等形式,為學生創設一定的語境,有利于充分調節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強化學生聽與說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參加課堂英語實踐活動,將課堂中枯燥的語言知識灌輸轉變為喜聞樂見的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收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表示味道的形容詞“salty、sweet、sour”時我準備了一個三小格調料盒,分別裝著食鹽、白糖和小西紅柿。在復習引入時,每當學生有好的表現時,我就讓他上臺閉眼、張嘴,并喂給他一勺白糖。從他的表情傳遞給同學們的信息是“甜的”,于是我適時引出單詞“sweet”并板書教學生認讀。接下來讀得好的同學又得到了白糖的獎勵。在學生都沒太注意的情況下我喂給了一個學生一點兒鹽,從學生馬上吐舌頭的樣子其他同學很快猜出了這次得到的不是“甜的”,而是“咸的”,于是,我馬上板書“salty”并引導學生認讀。雖然被我“整”了一回,但大家其樂融融,舉手的更多了,這次上臺的學生得到了一個小西紅柿,被酸的齜牙咧嘴,我不失時機地引出“sour”并教學,沒嘗到的同學看他的表情似乎也感到了“sour”,口舌生津,哈哈大笑,課堂氣氛和諧而愉快。
三、充分利用導學案,簡明扼要地講解新知
導學案是學生高效學習的依據,應根據教學環節設計。我覺得應該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引導學生預習,迫使學生改變以前只寫譯文的預習方式,根據導學案,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先自學60%的知識。這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一部分留作課內小組合作完成,可以是自編對話,創編chant,還可以是表演、積累的知識經驗,等等,使學生學以致用,開闊眼界。這是先教后學——以教導學。
依據導學案,在課堂的實施過程中,還應該把握學生精力、注意力最充沛的時間。小學生在課堂的前十五分鐘注意力比較集中,教師應在這段時間內引導學生討論新授課內容、重點內容,還要簡明扼要,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學的內容,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
四、積極的課堂展示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良好氛圍里學習。在這個環節上,讓學生放開手腳,人人參與,積極展示,學會交流,學會研究,善于傾聽,營造陽光、和諧、高效的課堂。實現用空間換時間,用面代線,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心理穩定了,表達流利了,思維敏捷了;在交流展示中,學生有了成就感,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實現了由模仿性學習到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轉變,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五、創設真實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感知運用語言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關。盡量將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或者是借助學生喜歡的卡通和科幻人物來學習語言,如在教學低年級的打招呼用語時,設計了向七個小矮人打招呼的情景,請學生帶上頭飾扮演小矮人,還配上了歡樂的“士兵進行曲”,學生見到了童話中熟悉的人物樂不可支,爭先恐后地運用學到的英語同他們打招呼,積極地調動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我們要用多種方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琳.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