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軍
摘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是高職院校對非法律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其中法律基礎部分是法律課的主要授課內容。結合高職院校法律課教學實際情況,對法律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尋求相應對策,找到法律課教學的新路徑。
關鍵詞:法律課 專業素質 實踐 網絡
一、引言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黨的中央全會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全會的決定為高職院校法律課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也為今后法律課教學和改革指明了方向。高職院校的“基礎課”法律教育有別于本科院校,主要原因是教育的對象和人才培養目標有著極大的差別。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以此來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之高職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在“基礎課”的法律教學中,要針對以上情況開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高職院校法律課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法律部分的課堂教學,教師教授難度較大,學生學習積極性欠缺,教學效果較差。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
法律課與其它課程相比,具有權威性、嚴謹性和程序性的特點,是一門邏輯嚴密的課程。并且由于社會關系的錯綜復雜,有些法律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這些因素使得學生對法律課學習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認為法律難以掌握,失去學習信心。加上傳統的法律課教學通常是教師單方面講授,學生被動接受,一些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剝奪了學生思考討論和闡述觀點的機會,嚴重打擊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現在有些高職院校在法律教學過程中,偏重講解法律理論,忽視法律實踐應用的學習,這又讓學生產生學習法律沒有用處的錯誤認識,進而學習法律的積極性逐漸減退。
(二)教師缺乏專業素養,難以駕馭法律課程
現在的大多數高職院校是由以前的中專學校合并或者升格產生,法律課教師也是由以前的中專德育課教師轉變而來,他們并沒有接受法律方面的專業培訓,難以駕馭法律課程。一些教師雖然大學學習的是法律專業,但是,隨著依法治國進程加快和法律法規的不斷修訂完善,他們的法律專業素養也達不到法律課教學要求。另外,高職院校開設的“基礎課”內容設置包含兩大板塊,即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往往是由一個教師教授兩個板塊的內容,而沒有過多考慮他的專業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法律教育,導致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教師在教授法律課程時倍感吃力。
(三)忽視法律實踐環節,學生失去鍛煉機會
法律課不僅是一門理論課,更是一門實踐課,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掌握并運用相關法律法規。但由于種種原因,許多高職院校在法律教學中只進行了課堂理論教學,法律實踐教學環節往往被忽略了,學生沒有參與法律實踐的寶貴機會。學生的法律知識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和運用法律知識,這種缺乏實踐鍛煉的學生是不具備解決身邊具體法律問題的能力的。
(四)忽略網絡教學功能,不能與時俱進
伴隨科技的進步,網絡將給包括法律課在內的學校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一些學校沒有意識到網絡發展給教育教學帶來的積極影響,在法律課教學中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育人功能,仍然固守原有的教育模式,不能做到與時俱進。這種脫離時代步伐的僵化教法,不僅影響法律課的教學效果,更會把法律課教學帶進死胡同。
三、高職院校提升法律課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堂是法律課教學的主陣地,必須抓牢、抓好。首先,改革課程結構,施行專題教學。打破章節桎梏,“基礎課”的法律內容按專題重新劃分,可以分為法律精神與法律體系、法治理念與法律權威、廉政教育三個板塊,專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明確學習目標,有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其次,找準學生興趣點,凸顯教學內容的新穎性與實用性。學生往往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產生學習動機,所以,法律課教學中必須要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盡可能把這些內容與法律知識融合。例如,明星王寶強的離婚事件一度占領了媒體,大部分學生都在關注,可以把這一事件放到婚姻法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婚姻法的相關精神和規定。再次,引入視頻教學手段,提高學生關注度。視頻有圖像聲音,可以把抽象的法律知識生活化,變得具體形象,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法律視頻可以選擇簡短知名有影響力的資料,如今日說法、經濟與法、天網等。
(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升教師法律專業性
教師是法律課堂的主導者,他們的法律素養決定了教學效果,所以必須重視對教師法律專業素質的培養。對非法律專業的教師,要制定培訓計劃,對他們進行法律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訓,以勝任法律教學任務。對出身法律專業的教師,要鼓勵他們進一步深造和考取法律資格證書,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高職院校應該引導法律課教師積極參與社會法律實務,以此來鍛煉他們處理法律問題的能力,還可以為法律教學提供素材和增加底氣。部分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從事法律兼職工作,比如做兼職律師,通過接觸和處理大量法律案件,提高法律教學能力,真正讓學生“尊其師則信其道”。此外,可以邀請學校當地的司法機關中專業素質強的工作人員到校擔任法律課的客座教授或者兼職教師,以此來提升法律課教學效果。
(三)重視法律實踐環節,增加學生學習實效性
1.開展法律專題講座。法律講座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能彌補教師專業素養不足的缺點,可以使學生接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領域。例如,可以堅持開設法治講堂,邀請著名法律專家學者來校交流。筆者所在院校曾邀請中國偵察研究會副會長、四川警察協會副主席孫建明教授作了“法律知識與群體事件”的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二局局長萬其剛作了“增強憲法意識全面依法治國”的報告,深受學生歡迎。法律講座既拓展學生法律視野,又增加了法律學習實效性。
2.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知識競賽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法律學習成果,以此來營造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要制定詳細合理的競賽規則,做好賽前的動員宣傳,積極鼓勵學校各個系部代表隊積極參與。競賽過程中,可邀請法律專家作評委,同學做觀眾,讓學生充分感受競賽的激烈和學習法律的樂趣。在法律知識競賽舉辦過程中,不僅會掀起學習法律的小高潮,更將促進法律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3.建立法律實踐基地。法律實踐基地是學生課外法律實踐的有效載體,通過法律實踐,能使枯燥的法律理論和法條形象化,學生會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高職院校應加強與地方司法機關(如監獄、看守所、法院和檢察院)的合作關系,建立法律實踐基地。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到校外法律實踐基地進行法律實踐,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筆者所在院校曾組織學生參觀看守所,學生參觀之前,態度不嚴肅,把參觀看守所當成旅游。參觀過程中,看到看守所里被羈押人員失去了人身自由,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學生才直觀感受到法律的權威以及守法的重要性,個人對法律的態度和認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深受學生歡迎,他們學習法律的熱情也在不知不覺中被調動起來。
4.利用學生社團開展法律宣傳活動。高職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點加入學生社團,成為社團的成員或者干部,他們與社團的關系非常密切。法律課教學可以利用這種聯系,通過學生社團開展法律宣傳。首先,學生社團可以在一些與法律相關的紀念日中,向師生宣傳講解法律知識。例如,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在“國家憲法日”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學生社團在這些特殊的日子宣傳法律,具有針對性,廣大師生易于接受,能有效達到宣傳目的。其次,學生社團進社區下鄉鎮,進行普法工作。例如,學生社團進社區對社區矯正人員實施法律幫扶,下鄉鎮向村民宣傳黨的法律精神和政策。學生社團是法律實踐的重要平臺,能拉近師生距離,擴大法律教育主體和增加法律教育受眾。
(四)利用網絡媒體平臺,體現法律教育時代性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眾多的新媒體(包括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這些網絡媒體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許多高職學生甚至已經對它們產生依賴。因此,法律教學有必要借助網絡媒體開展法律課教學工作。第一,開展線上法律課教學,用網絡媒體吸引學生。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可以拿出一部分法律課作為網絡線上課程,對學生要進行考核并計入期末成績。第二,開展法律微課教學,發揮網絡媒體的高效性,嘗試把微課運用到法律課教學中。借助網絡媒體開展法律課教學,較之傳統課堂有著極大優勢,在學生最樂意的網絡學習方式中愉快接受法律知識,也把被動式教學轉化成主動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體現了法律教學的時代性。
四、結語
對于高職院校法律課教學,許多學校一直以來重視不夠。隨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思想的提出,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法律課,提升法律課在思政課中的地位。學校應該改革并調整法律課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等內容。教師應該積極領會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精神實質,增強法律專業素養,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相信通過各方面的不斷努力,高職院校法律課教學工作必將走出困境,迎來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彭水蘭,鄧江英.談高職院校法律類專業學生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0,(03).
\[2\]羊淑青.高職法律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策略探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09).
\[3\]魏麗,王金蘭,李墨.高職法律實踐教學體系之理論基礎——構建高職法律實踐教學體系之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0,(09).
\[4\]于偉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模式創新性探索\[J\].科學中國人,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