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摘 要:高考制度是我國選拔人才的一個特色制度之一,隨著社會發展,高考制度也將面臨一系列的改革。為了適應社會的新發展,高等學校也應該從教育理念、完善人才選拔制度和管理制度、多元化選拔標準和錄取標準、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學校內部管理的水平、提高教師團隊的整體水平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和探討,讓學校更加適應時代的變化。
關鍵詞:高考招生 制度改革 高等學校
引言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不能夠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變動,公平合理已經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質疑。隨著我國當代社會的發展,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已經成為“富有資源”,更重要的高校的錄取能力不同,僅僅是憑借分數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故此,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緩。
一、我國現階段高考制度所出現的問題
1.高考制度本應當是國家選拔人才的措施之一,卻讓分數變成了學生的枷鎖
在一些學校中,刻意去追求高升學率,讓學生們在分數的枷鎖中艱難前進,分數似乎成為了生活中的一切,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在某些地方的學校,升學成績成為衡量學生的價值,還有老師的好壞,甚至會成為一個學校生存發展的基礎,這種硬性教育的模式,嚴重違反了政策本身的意義,不利于培養人才,也不利于國家推廣相應的素質教育,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1]。
2.“分數是命”不利于發展多方面人才,也難滿足當代社會對不同人才的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人才的要求也開始從單一到多元的改變,人民群眾紛紛開始逐漸習得更多的知識以便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故此,高考招生的局限性無法滿足當代社會對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同時,隨著高等教學的普及性,繼續堅持選拔小部分人才的高考制度,已經無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方面要求,所以“分數是命”的高考方式已經落后于時代的潮流,要努力去滿足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高校應從各個方面考察然后進行選拔和錄取,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形成不同的方案,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3.高考形式過于書面化,不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綜合水平、個性特長
知識的積累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但人才的發展決不能僅僅止步于書面上的系統知識,面對社會的多變性,杰出人才更應當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去應對接踵而來的變化,去學會承受各類挫折,無論是從學習方法方面還是學習態度都應該為進入高等院校做出良好的基礎[2]。在當代人類發展中,學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但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勤奮好學、勇于創新、保持強大的好奇心和行動力、擁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相互配合,必然會發生強大的力量。
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現如今高考招生制度,主要從三方面進行主要改革。一是改革選拔人才的考試形式,如本職分考,小語種方向的分類考試、一年兩考或多考、讓異地學生獲取考試資格等,讓學生的選擇更加豐富。二是改革選拔人才的考試內容,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多樣性,滿足社會對人才的不同的需求,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對綜合能力也要進行一定方式的考核。三是改革選拔人才考試的命題形式,應提高命題團隊的命題能力,了解當代學生的發展情況,尊重考試的標準,并且要必須提供準確的命題方向,增加考試的可信度,保證命題質量和水平[3]。
改變高考錄取標準?,F階段我國錄取方式主要是依靠分數來進行選拔,標準過于單一,讓高校更難逃脫應試的命運,也讓學生難以掙脫分數的枷鎖,特殊人才無法被選拔;在加分政策下,破壞了高考應有的公正公平。一是改變高校錄取人才的配置方式,尤其是優質高等教育的人才配置方式,并且讓錄取批次逐漸淡化甚至消失,鼓勵高校發展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二是將學生的基本學業成績與綜合成績一起作為高校錄取學生的標準,完善現有的學生考核制度和評價機制,讓選拔人才變得更加令人信服。三豐富錄取方式,發展并創新專業性錄取、破格錄取等錄取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高校選擇,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建立多樣的人才選拔機制。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到現如今為止依舊是步履艱難,改革措施落實到各個地方,在執行方面依舊有很大的差距,涉及到高等教育相關的利益者,因為社會利益不同而產生的阻力,是改革難以進行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方面在于高考制度還成為社會向前發展的一大動力,維系著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所以在改革中必須要權衡利弊,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穩步前進,試點進行,隨后全國展開,不斷打破現有的規章和制度,去建立一個新的,符合時代潮流的高考招生制度[4]。
讓高考制度更加科學化,通過不斷討論和創新,設計好發展前進的規劃目標,并且規定每一個時間段的任務,明確高校和社會、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責任,相互配合,讓高校招生成為制度的改革的重點,并且加強試點建設,克服一切困難,實時跟蹤改革情況。對于改革過程中的不良情況,要積極實行監督,防止和懲罰并行,讓高考作弊行為止步于萌芽狀態,對任何考場舞弊行為都要進行嚴厲地懲罰,無論從思想上還是行為方式上都要規范考生的考試行為,并且針對相應的加分政策要積極做出清理,讓考生公平公正地進行競爭。面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和人群,應當設立不同的規范和改革,要確保公平合理,對不法行為要進行嚴懲和取締。建立相對完善的高考選拔標準制度,讓學業成績不再成為決定學生命運的枷鎖,也改變社會現如今對高考的錯誤認識。
結語
高考制度改革是一個龐大而具有影響力的改革,需要政府、人民、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需要高等院校和社會共同協作和探索,才能讓中國走在人才大國的道路上。
參考文獻
[1]王學男. 內地民族班招生制度的政策回顧與改革走向[J]. 中國民族教育, 2016.2(2):15-18.
[2]張文俊.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6.23(5):023-023.
[3]劉金文. 深化綜合改革,應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戰[J]. 時代教育, 2016.12(19):113-113.
[4]張文平王淑琴. 我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與探析[J]. 教育科學:引文版, 2016.21(5):00296-0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