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飛
摘 要:在新課程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界迎來了改革春風。“辭舊迎新”也促進了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變化。在新時代教學背景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革新教學觀念,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策略,深度貫徹“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摒棄傳統單向式和一刀切等傳統教學模式,結合時代特性,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樣化;策略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承載著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重任。數學教師應當認知自身的歷史使命,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遵從學生的成長規律,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堅持“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宗旨。課堂教學中發揮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的多維度教學優勢,創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積極思維,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興趣為主,游戲課堂的構建
洛克曾經說過:“一個人無論出生在什么樣的國家、什么樣的地區并不重要重……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這句話深刻揭示了游戲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小學生年齡小、愛玩愛鬧、喜歡做游戲。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將游戲元素引入課堂教學中,以豐富多彩的游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讓學生真正“學進去,走出來”。
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的相關知識點時,數學教師可以巧妙布置課堂,變成“電影院”。組織學生在教室外排隊站好,將有標志的卡片分發給學生,排隊依次進入教室,找到屬于自己的“座位”。學生很喜歡這種教學模式,參與熱情很高,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生邊做游戲,邊學習知識。游戲中穿插數學知識,學生玩得不亦樂乎,也達到了教學的另外一個境界“寓教于樂”。
二、生活化課堂的構建
生活是知識的巨大寶庫,生活即數學,數學即生活;數學教學不應是封閉式的,教師應當幫助學生“走”出教室,將生活氣息引入教學課堂,構建生活化的課堂。生活中的熟悉感、歸屬感提升了數學知識的可接受性,以生活實例給予學生啟發,讓學生在生活氣息的熏陶下學到知識,提高學習成效。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小數”時,數學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的多媒體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超市中各種商品的價格。教師順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出生活中的小數。“媽媽買了4個橙子,一共花掉16.8”“今天用米尺測量自己的身高為1.36米”“用電子秤稱量糖果味0.7kg”……這是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得到的結論,學生參與熱情很高,高效課堂應運而生。數學教師利用多媒體直觀性教學優勢,將超市“搬”到課堂上,生活場景再造,將生活氣息引入課堂中,構建了一個生活化的課堂,提升了數學知識的可接受性。數學教師掌控著教學基調,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出生活中的小數,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在活躍的課堂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學習成效。
三、實踐模擬訓練
小學生年齡較小,社會閱歷較淺,生活經驗不足。因此,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對一些社會實踐應用題充滿陌生感。讀題的過程中,由于不能馬上讀懂題意,不知從哪入手,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針對這一教學現象,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實踐模擬,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情景模擬中理清題目中條件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撥開他們眼前的迷霧。
例如,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一道例題:
小虎的媽媽幫他買了一份少兒人壽保險,保險公司給出保險方案:
從小虎出生開始到14周歲每年要繳存540元,收益率為6.8%,請問小明14周歲的終值?
將數學課堂變成“保險公司”,組織幾個學生上臺來進行表演,一方代表小虎的媽媽,一方代表保險公司,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一來一回,讓學生真正進入例題中,引導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更快、更清晰地理清題意,理清小明與保險公司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疑惑,尋求到答案。又如,一些商場打折促銷、房地產按揭利率以及一些復雜的社會應用題等,由于學生社會經驗尚淺,認知能力淺薄,一時找不到解題思路。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角色表演,有利于學生更快理清已知條件中的關系,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解題思路。
總之,小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承載著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重任。數學教師應當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結合時代特性,課堂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為把學生培育成綜合素質過關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張文蘭,李喆,連云梅,等.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12).
[2]劉明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