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燦
摘 要: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下的新教學要求之一,其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起著重大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的一種方式手段。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農村雖然按照指示開設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卻因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以及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另一方面也磨滅了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接下來就對農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阻力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對策
我國采用的是傳統的應試教育,大部分老師和家長都以考試成績來評判一個學生的能力。這就在一方面體現出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較重視智育,輕視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使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叛逆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無論怎樣說,在農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對農村小學開展心理教育進行研究是有很大必要的。
一、留守兒童人數的增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工作,雖然這可以給家庭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但另一方面也給學校以及社會帶來一個大的難題,即留守兒童問題。這些留守兒童會產生不平衡的思想,從而產生學習障礙、情緒障礙、交往障礙等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不但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積極活潑地成長,還很不利于開展學習心理健康這門課程。
二、教學內容不夠健全
就目前情況而言,幾乎全部的中小學都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但是對于農村小學而言,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學習這門課,大部分的老師都是注重語數英這三大課程的教育,而對于心理健康這門課只是粗略地講一下。對于如何預防疾病、怎樣保持個人衛生、如何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等也沒有正確地引導,只是稍作簡單的提醒而已,并未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幫助學生調節自身情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三、教師專業化程度較低
在一些發展程度較快的城市里,幾乎很多老師都是專業的老師,每個老師只教自己所教的專業課程。但在一些農村小學,情況并不是這樣,老師們似乎都是全能的,一個老師不僅教數學,同時還在教體育、心理健康、思想教育等課程。請問這樣的老師又怎能很好地上好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呢?這種情況在貧困山村尤為嚴重。
四、平等看待留守兒童,對其尊重和鼓勵
教師要不斷調整自己和改變自己舊有的觀念及行為,重視作為平等“人”的留守兒童,和他們和諧相處,以誠相待。要構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平臺,更要求教師尊重他們的人格。每個留守兒童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對于留守兒童,我們應當充分信任他們,對他們“委以重任”,創造條件發揮他們的才能。他們失敗時鼓舞他們,成功時祝賀他們。心理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留守兒童亦是如此。用師者的胸懷去包容一顆顆稚嫩的、寂寞的心;用師者的愛心去鑄造每一個留守兒童的輝煌;用師愛激發留守兒童成人、成才。總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需要老師、學校、家長及我們每個人的關心呵護。
五、構建完整的教育內容體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農村這種教學內容偏頗的情況下,首先要讓教師意識到為何要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讓學校明白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所在,從而讓教師進行更為全面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理論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從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應的影視作品或者開展相應的講座,以此加強學生對生理健康的認識,從而加強心理健康教學的有效性。
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程度
農村小學由于受一些條件的限制,很多都沒有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科學的選聘、任用、考核和培訓,似乎是所有的教師只要是看過幾本心理學書、聽過幾次心理健康講座就都能夠從事心理健康的教育與輔導工作。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心理健康教育者是具有扎實的心理學或教育學理論知識,經過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的一類學者。因此,學校可以聘請一位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來工作,或者可以讓本校的一位教師專門去參加相關心理教育的學習和培訓,建立心理輔導中心,讓學生有可以傾訴的心理角。
參考文獻:
[1]王東華.淺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少年,2017(1):264-265.
[2]林賴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17(1):3-4.
[3]王榮欣.談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教育現代化,2016(38):39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