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園園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現在已經走入小數數學課堂,成為新課改不斷推行之后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對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有著非凡的意義,亦可為學生今后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該如何發揮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有效性,以創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將結合教學經驗,談幾點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建議,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一、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和意義
所謂的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數學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小學數學學習,主動去分析、探究數學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加強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合作,達到集思廣益、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之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教學的質量。
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現狀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步入小學數學課堂,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模式。但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其作用的發揮。(1)數學教師濫用小組討論,缺乏科學性指導,不考慮數學問題的難易程度,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僅不會提高教學效率,反而降低了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也浪費課堂教學時間。(2)小組成員隨意劃分,小組成員間的優勢不能形成互補,再加上合作探究時,學生缺乏教師的科學引導,導致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效果不明顯,教師教學也未能達到預期要求。
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探究策略
1.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優化合作建構
合作學習小組科學合理的劃分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習慣、成績差異等方面綜合考慮小組的劃分,并且需要合理搭配,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以使合作小組得以優化。筆者是采用4人為一單位進行合作小組劃分的,組織的原則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每組成員采用“一優兩中一差”的比例進行劃分,目的是讓三個學習較好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習。小組成員的位置要做到相鄰相近,以便教師隨時組織課堂合作小組分析、探究、討論數學難題,以達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組內的明確分工,并依據小組成員的動態發展和綜合表現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小組合作能夠有效進行。
2.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提高合作探究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但這不意味著教師要完全放任學生自主探究,這樣不僅不能實現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反而使學生處于茫然、不知所措的狀態,學生不知該從何處入手探究、分析問題,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學習,而且還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數學失去信心,更甚至是產生厭惡感。因此,教師在組織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時,要遵循以生為主、教師善于輔的原則,而且教師也要及時發掘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數學教學內容,并依據教學內容適時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當學生在合作探究遇到難題時,教師可將合作小組遇到的共同難題擺到課堂上,讓學生集思廣益,共同思考數學難題,教師也要及時引導學生,使學生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此過程中,逐漸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去學習、探究、分析數學難題,敢于向困難挑戰,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3.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內容,建立有效評價機制
由于受年齡、經驗的限制,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因此,教師要依據學生發展的特點以及接受知識水平的能力,精心設計適合小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分析,這樣既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又能避免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教師所想講授的數學知識內容,促使小組合作學習達到最優化。比如,在教學“混合運算”時,教師可設計這樣一道題,現有30元現金,讓學生去買文具,已知文具盒5元一個,作業本1.5元一本,要求要將錢全部花完,問學生可以怎么買?有多少種方案?讓學生小組探究出這套題的方案,既能考查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靈活應用,又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以便使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有效,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發展實際。
參考文獻:
[1]謝復娥.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0(21).
[2]段軍.數學課堂上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