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梅芳
摘 要:根據新課改的基本思想,小學數學教學試圖將現有教學中枯燥無味、遠離學生實際的數學問題做以生活化的改變,使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不斷革新為更適合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生活化產物。不僅簡單介紹了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還根據從教經驗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為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生活化革新的幾個方法,希望能為各位同僚所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國家進行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心學生的需要,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落腳點,強調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充分利用經驗潛力進行建構性教學。
建構主義作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學派,對教育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學習意義,建構個體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是與社會文化互相作用的過程,知識也是社會文化的產物。也就是說,無論是學習的主體、客體、中介、過程,都是在社會文化中所進行的。那么,教學也就無法避開實際生活而論。
我國著名學者陶行知曾說過:“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可以看出,教育教學與生活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優秀的生活化教育,不僅能使學生在生活中享受諸多便利,還有著許多潛在的好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知識于生活中,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熱愛程度;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生活化的教學必然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大量的運用。小學是一個人學習生涯的最初始階段。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育,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跟上新課改的不斷革新。根據多年的從教經驗,聯系前人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成果,筆者特提出以下建議,希望能夠為各位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借鑒。
一、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所以在這里,我們首先談談教學材料的生活化。教學材料,也就是教師用來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一般情況下,教師會根據教學材料中的內容而制訂教學目標。所以,教學材料的生活化,應當作為教學社會化的先鋒而被諸位教師重視起來。小學數學教師應將教學材料中的內容進行整合,將教學材料中枯燥無謂的內容,替換為生活中常見的、實際會遇到的、適合于學生進行學習的一些小問題,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所在。例如,在對“分數”進行講授時,我們可以這樣講:
分數包括分子、分母、分數線。分子在分數線上面,分母在分數線下面。怎么理解呢?很多小孩子因為個子太低,在看不到遠方的時候,就會坐在母親的肩膀上去觀看,或許是看臺,或許是別的。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生動有趣,還能使學生學到知識,并且掌握,何樂而不為呢?
二、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在生活中大量運用使其重要性不容小覷。教學方式是一名教師用以傳授知識的主要措施。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合”學生的“胃口”,那么將會對教師的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的小學生,往往對能看得到、摸得到的事物更容易進行理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將教學方式革新為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進而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將數學學習的成果運用于生活中。例如,我們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這樣的問題:
我將從班級中第一排同學坐的位置走到最后一排同學坐的位置,第一位同學與最后一位同學之間有6位同學,我一共走了16步,那么,我走多少步的時候走到第一位同學與最后一位同學的中間位置呢?
更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產生“自己動手試一試”的愿望,從而使學生不僅提高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因而更貼近實際的教學方式,更適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之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從而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這一門課程的設置,本就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生活,學以致用。因此,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無論是有利于學生將理論實踐相結合,還是有利于教師進行數學教學這一意義上,數學的教學亟須生活化這一進程。筆者拙見,認為本文中所提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生活化等措施,倘若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定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呂秀俊.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
[2]羅海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