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輝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學校教育對于教師各方面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并不只是看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與進步,更加關注的是教師對學生思想文化素質方面的培養。為了讓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語言文化素養,培養良好的行為品德,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教師;學生;德育
語文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工具,對小學生人際交往有著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之首,語文理解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學生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分析和判斷,加之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思維品質養成和各方面行為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同時,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實現全面發展。德育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傳授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的關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小學語文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將德育教學有效滲透于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是值得所有小學語文教師思考總結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借鑒前人對此課題的研究,在此對小學語文教育中如何滲透德育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榜樣示范作用,教師應當言傳身教
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指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的道德品質不只是教師自身素質的需要,更是教育學生的需要。班杜拉在觀察學習理論中指出,對人的言行舉止進行模仿,長此以往成為榜樣。小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涉世未深,對很多事物和行為缺乏判斷能力,教師的言行舉止很可能成為他們效仿的行為對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
二、立足教材,將課程內容與德育教學相結合
語文課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挖掘其中的思想情感和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每一篇課文都包含著德育教學的內容:描寫景物類的文章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關于親情的文章,可以使學生在感恩教育中懂得尊敬長輩,孝順父母;關于師生情的文章,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教師職業的偉大之處,使學生尊師愛師,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并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的辛苦教學。在日常教學中,將德育滲透于課程內容中,不僅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
三、開展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挑選適合他們年齡特征和學習階段的優秀讀物,使學生在閱讀中培養思想感情,受到德育熏陶。教師要組織學生觀看教育題材的電影,并要求學生寫一篇觀后感,在課堂上互相交流。教師還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比如故事會、辯論會、演講會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學內容,使課堂內外德育教學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思想品德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學評價模式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個體差異的存在,他們對知識的認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建立教育教學評價模式時,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身心發展特點實現綜合評價。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情況,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對學生在成長中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教師不應當只以學生成績好壞論優差,有的學生學習不認真,但是品德高尚,喜歡幫助同學,熱愛勞動,教師應當對他們的優秀品質給予肯定,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并與學生私下談心,進行情感交流,以幫助所有同學實現全面發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使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薄罢Z文課程還應當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蔽覀儾浑y發現,小學語文教學不只是簡單語文知識的傳授,更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做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不斷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英國小說家薩克雷曾經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弊鳛樾W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注重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德育的滲透,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恰當的教育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受教。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使課堂教學與德育滲透有效結合,使學生成為有能力、有品德的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光輝.教育應觸及學生的心靈: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思考與嘗試[J].基礎教育參考,2007(9).
[2]孫玉潔,于國強.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德育管理新體制的思考[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6).
[3]李星云,楊帆.中小學德育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