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勇+邱佳濤



摘 要:以2009—2014年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治理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的交互影響。結果表明:企業會計穩健性越高,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越低;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越低;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會計穩健性對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小;反之,公司治理水平越低,會計穩健性對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大。會計穩健性和公司治理均有助于抑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行為,且具有替代關系,這種替代關系在非國有企業中更為顯著。
關鍵詞: 會計穩健性;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公司治理
中圖分類號:F230/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7)03-0077-07
一、引 言
印象管理是管理者出于自利動機的信息操縱行為,通過對信息的選擇性處理,誤導信息使用者的判斷,損害了信息價值,也與企業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初衷不符[1,2]。國際上對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的研究在本世紀交替之際方才出現,采用大樣本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不多,且都是基于發達市場。國內關注這一話題的學者更少,作為國內第一篇開創性的實證研究,黃藝翔和姚錚(2016)研究了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的動因及其市場反應,但未研究抑制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行為的治理機制[3]。
與財務報告相比,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問題可能更為突出:一方面,當前對社會責任報告的監管還很薄弱,也沒有強制第三方獨立審驗制度,這使得企業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的風險更小;另一方面,企業通過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確實能夠獲得經濟利益,如降低權益資本成本、降低債務資本成本、緩解融資約束等,顯然管理層具有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的動機[4-8]。對社會責任報告使用者的調查也顯示,我國有相當數量的社會責任報告篇幅冗長,詞藻華麗卻言之無物,并且“報喜不報憂”的現象十分突出[9]。面對我國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數量激增而質量偏低的現實困境,聚焦于如何降低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那么,是否有機制可以抑制企業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呢?印象管理的產生源于信息的不對稱,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就使管理者印象管理行為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成本,從而降低了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從這一角度看,會計穩健性要求確認“好消息”的標準高于確認“壞消息”的標準,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可以抑制管理層以權謀私的行為[10,11]。此外,公司治理對公司自愿性非財務信息披露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也即公司治理能夠改善信息不對稱,抑制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12,13]。
本文以2009—2014年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治理對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的交互影響。較之現有的文獻,本文分析了會計穩健性和公司治理機制在對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影響上的交互效應,發現我國在會計穩健性和公司治理機制之間存在替代效應;通過進一步考慮了我國特定的制度背景,區分國有與非國有企業研究了會計穩健性和公司治理機制在對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影響上的交互效應,發現這種替代效應主要體現在非國有企業中,而在國有企業中則不顯著。本文對深刻理解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影響因素,對監管部門制定政策提升社會責任報告信息質量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兩權分離導致了代理問題,管理層出于自利動機會對信息進行操控,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企業信息披露中存在隱蔽的印象管理行為。印象管理通過對信息的選擇性處理,使信息使用者產生對企業未來業績的樂觀判斷,誤導其決策,使管理者最終獲利[1,3]。相比于日益完善的財務報告監督制度,當前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相關規范和監督機制不健全,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標準不一,也沒有強制審驗的規定。這使企業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的難度和風險較小,一家暗地里污染環境、壓榨員工的企業,也可以通過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塑造出熱衷慈善的良好形象[14]。
企業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是管理層謀取私利的機會主義行為,目的在于誤導利益相關者的判斷和決策,管理層對社會責任報告的印象管理不僅損害了社會責任信息價值,還會誤導利益相關者的決策。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管理層自利行為的防御,也導致了其對會計穩健的需求。與社會責任報告由管理層編報,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直接由管理者決定不同,會計穩健性水平則會受到各種企業內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已有研究表明,公司債務、制度環境、公司治理等都會影響企業會計穩健性水平[15-24]。
管理層與社會責任報告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誘致逆向選擇并加劇道德風險,而會計穩健性能夠通過治理功能和定價功能,幫助社會責任報告使用者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代理問題:第一,管理層之所以能操縱信息影響使用者決策,源于信息的不對稱,而穩健的會計政策有助于改善資本市場信息環境,使管理層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行為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成本,從而能夠抑制管理層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的自利行為。第二,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需要付出資源,如企業從事慈善活動會付出捐款,提高員工福利增加了薪酬支出,環境保護也要投入環保費用等。在穩健的會計政策下,這些支出都計入當年損益,而可能的收益要在未來獲得時確認,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業績,使管理者產生薪酬損失。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提高企業會計穩健性有助于降低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
在兩權分離的背景下,企業管理者作為內部人有能力對信息進行操縱和扭曲,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管理者操縱信息的能力。研究表明,合理設計和安排公司治理機制,能夠有效緩解管理層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代理問題,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提升企業財務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12]。公司治理與企業會計穩健性都能緩解信息不對稱,從而影響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那么,同為制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的機制,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治理在降低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上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
首先,會計穩健性和公司治理互相影響,對企業投融資活動、自愿信息披露等產生交互影響[23,24]。一方面,公司治理水平對企業會計穩健性產生影響,公司治理特征中股權結構、管理層持股和董事會特征是影響企業會計穩健性的最主要因素。三者的作用機理如下:其一,股權制衡,高度集中的股權使公司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此時大股東更可能與管理層合謀,通過信息操縱等手段侵占中小股東利益,而股權制衡度的提高則抑制了大股東的隧道行為,降低了股東與管理層合謀的可能,對會計穩健性產生積極影響[25];其二,管理層持股,管理層持股產生協同效應,將管理者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進行了協調,作為股東的管理者會提高會計穩健性,以降低經營風險[26];其三,董事會的獨立性,董事獨立性越高,越可能勤勉地評價、監督管理者,降低了管理層實施激進會計政策的可能[27]。另一方面,企業會計穩健性也影響公司治理水平。研究發現,會計穩健性的提高抑制了管理層自利行為,促進了公司治理完善及自愿信息披露[28]。會計穩健性有助于抑制管理層過度消費、影響董事會的獨立性和監督動機,因此會計穩健性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29]。
其次,企業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治理在降低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上可能存在互補或替代關系。一方面,穩健性原則有助于解決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對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形成有效抑制,提高了信息披露質量,保護了利益相關者權益;而完善的公司治理安排也緩解了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了代理成本。因此,會計穩健性和公司治理可以一起發揮緩解信息不對稱、降低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的作用,兩者之間呈互補關系。另一方面,相比于單一的提高會計穩健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能更全面地監督管理層,對印象管理行為制約作用更強。于是,當公司治理水平較高時,管理層的行為已經得到有效監督,企業會計穩健性對印象管理行為的影響就相應降低。反之,當公司治理水平較低時,企業為了抑制管理者機會主義行為,就會提高會計穩健性,此時企業會計穩健性對印象管理行為的影響就相應提高,即企業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治理之間存在替代關系。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2: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有助于降低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
H3a: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企業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治理在降低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上存在互補關系。
H3b: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企業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治理在降低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上存在替代關系。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樣本
研究樣本為2009—2014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分數據來源于潤靈環球責任評級,其他財務數據和資本市場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CSMAR)。首先,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ST及PT公司、數據缺失的樣本。其次,社會責任報告如果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出具鑒證意見會顯著增加信息可信度,抑制社會責任報告的“工具性”[30],制約管理層的自利傾向,其社會責任報告中選擇性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粉飾信息等“披露印象管理”行為將得到有效抑制,更多的是基于付出資源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基礎上的“真實印象管理”。為區分真實印象管理和披露印象管理,本文剔除經第三方專業機構鑒證的社會責任報告樣本,得到2743個觀測值。最后,基于以下模型(1)估計的殘差來度量未預期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殘差這部分不能被正常解釋和估計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社會責任報告中的印象管理成分。殘差為正則意味著管理層過度披露其社會責任信息水平,即對社會責任報告進行了向上的印象管理披露。殘差為負則意味著管理層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時較為謹慎,這不屬于本文所定義的印象管理范疇。因此,在模型(1)估計結果的基礎上,剔除了殘差為負的樣本,最終得到1719個觀測值。
(二)研究模型與變量定義
1.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的度量。借鑒黃藝翔和姚錚(2016)的方法,將社會責任報告質量分為預期和未預期兩部分,通過模型(1)估計的正殘差來度量未預期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3]。
模型中的CSRimpit是潤靈環球責任評級公開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評分的自然對數,借鑒已有研究,控制了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資產收益率、權益市值比、產權性質、高管持股、機構持股、高管薪酬、經濟環境、自愿披露、上市地點等影響社會責任報告質量的因素(變量定義及計算方法見表2)[3,7,31]。控制了這些主要因素后,分年度回歸估計出的殘差(CSRimp)為正的部分代表了模型所不能解釋的未預期部分,反映出社會責任報告的印象管理程度。
2.會計穩健性的度量。使用Ball et al(2000)提出的應計—現金流關系模型來度量會計穩健性[17]。研究表明,該模型不僅是最為常用的穩健性度量模型之一,而且其度量結果也較為可靠[32]。模型如下:
其中,ACCit為應計項目,等于i公司t年應計利潤除以年初總資產;CFOit為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增量,等于i公司t年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增量除以年初總資產;DRit為虛擬變量,當CFOit小于0時為1,否則為0,當公司存在會計穩健性時β3的值為正。然后,使用Khan et al(2009)的方法計算出會計穩健性指標Cscore_acc[31]。
3.公司治理水平的度量。相比于對公司治理結構各個變量單獨回歸檢驗,公司治理指數法能從更綜合的角度評估公司治理水平[12,30]。本文使用SPSS19.0軟件對股權結構、董事會、管理層、委員會4個維度包含的11個變量做主成分分析,來尋找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表1列示了第一大主成分的載荷系數,各變量符號與預期一致,借鑒張學勇和廖理的做法,使用第一大主成分得分構建公司治理指數(CGI)[12]。
四、實證結果和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3報告了各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由表3可以看到,CSRimp的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0.198和0.159,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0.584和0.000,表明樣本企業間印象管理程度存在較大差異。Cscore_acc的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0.465和-0.356,說明樣本企業會計穩健性水平整體不高。公司治理指數(CGI)均值為0.247,最大值為6.733,最小值為-3.424,表明樣本企業公司治理水平差異較大。此外,只有30.4%的企業出于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有63.8%的企業在上交所上市,69.9%的企業位于經濟發達地區,67.1%的樣本企業為國有企業。
(二)回歸結果與分析
表4第(1)列檢驗了會計穩健性與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直接的相關關系,Cscore_acc的系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系數為-0.006,t值為-1.73),表明公司會計穩健性越高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越謹慎,驗證了假設H1。第(2)列檢驗了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直接的相關關系,可見CGI的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系數為-0.009,t值為-2.46),表明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越謹慎,驗證了假設H2。
進一步,按公司治理指數(CGI)的中位數將樣本分為高治理和低治理兩組,對模型(3)進行分樣本回歸檢驗。從表3的回歸結果來看,當公司治理水平低時,Cscore_acc的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系數為-0.013,t值為-2.46);而當公司治理水平高時,Cscore_acc的系數為正且不再顯著(系數為0.003,t值為0.49)。根據上述結果可知,公司治理水平低,表明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發揮的約束力不強,會計穩健性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行為的約束作用就相應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高,管理層的自利行為就得到了有效監督,有力地抑制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會計穩健性的影響也就隨之減弱。結果說明,企業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治理在降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上的關系是相互替代而不是互為補充,假設H3b得到了驗證。
(三)進一步研究分析
我國國有企業經營需要考慮到社會公平、保障就業等非經濟目標的實現,融資約束較小,因此,基于經濟動機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的動力較小。而非國有企業面臨更大的融資約束,其經營目標主要是利潤最大化,提升社會責任報告評分對降低債務成本的作用更為顯著[7]。因此,非國有企業印象管理社會責任報告謀求經濟利益的動機更強,此時,會計穩健性降低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的效果更為顯著。為此,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先將樣本分為國有和非國有企業兩組,再進一步區分治理水平進行分樣本回歸。由表5可見,國有企業中會計穩健性與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之間的負相關關系不顯著,而在公司治理水平低的非國有企業,Cscore_acc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表明在公司治理水平低,且企業為非國有企業時,會計穩健性降低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的作用更為顯著,假設得到了進一步驗證。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進一步確保研究結論的穩健性,采取如下方法進行檢驗:第一,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同期可能會帶來內生性問題,使用滯后一期的印象管理程度(CSRimp)作為被解釋變量;第二,模型(1)中的CSRimpit為未取對數的潤靈環球評分,以此估計的殘差反映社會責任印象管理程度作為被解釋變量,在上述檢驗中,本文的主要結論沒有發生變化。此外,檢驗了各個回歸方程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各回歸方程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值均值,均遠小于經驗值10,因此,回歸結果受多重共線性影響較小。
五、結論與建議
以2009—2014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研究了企業會計穩健性與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之間的關系,以及公司治理對會計穩健性與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的交互影響。結果表明:企業會計穩健性越高,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越低;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程度越低;當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時,會計穩健性對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小,反之,當公司治理水平越低時,會計穩健性對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大。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這種替代關系在非國有企業中更為顯著。以上結果表明會計穩健性和公司治理均有助于抑制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行為,而且公司治理與會計穩健性在抑制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行為上存在替代關系。
隨著社會各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和認識日益提高,社會責任報告這一信息載體的作用愈加凸顯,然而當前社會責任報告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監管,淪為企業進行印象管理的工具。為了緩解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行為,真正提高社會責任信息價值,企業應適當提高會計穩健性,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抑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使社會責任報告切實反映企業的社會貢獻,讓企業社會責任回歸到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大社會價值的良性軌道上來。
注釋:
①當前監管部門強制要求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上證180、公司治理板塊、金融類以及深證100指數公司。
參考文獻:
[1]孫蔓莉.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行為[J].會計研究,2004(3):40-45.
[2]Zang A Y.Evidence on the trade-of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7(2):675-703.
[3]黃藝翔,姚錚.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印象管理與企業業績[J].經濟管理,2016(1):105-115.
[4]Dhaliwal D S,Li O Z,Tsang A,Yang Y G.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analyst forecast accuracy: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disclosur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 (3),723-759.
[5]李姝,趙穎,童婧.社會責任報告降低了企業權益資本成本嗎?——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3(9):64-70.
[6]Goss A,Robert G S.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the cost of bank loan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1,35(7):1794-1810.
[7]王建玲,李玥婷,吳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與債務資本成本——來自中國A股市場的經驗證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7):113-124.
[8]郭培源,孟祥瑞,張洪福,余曼.價值發現之旅2013—2014——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R].商道縱橫研究報告,2015.
[9] 錢明,徐光華,沈弋等.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會計穩健性與融資約束——基于產權異質性的視角[J].會計研究,2016(5):9-17.
[10]Ball R,Kothari S P,Robin A.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0,29(1):1-51.
[11]邱月華,曲曉輝.是盈余穩健性還是盈余管理?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9(4):371-382.
[12]張學勇,廖理.股權分置改革、自愿性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J].經濟研究,2010(4):28-39.
[13]伊志宏,姜付秀,秦義虎.產品市場競爭、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質量[J].管理世界,2010(1):133-141.
[14]高勇強,陳亞靜,張云均.“紅領巾”還是“綠領巾”:民營企業慈善捐贈動機研究[J].管理世界,2012(8):106-114.
[15]劉運國,吳小蒙,蔣濤.產權性質、債務融資與會計穩健性——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0(1):43-50.
[16]鐘宇翔,李婉麗.債券融資與會計穩健性——基于PSM方法的檢驗據[J].證券市場導報,2016(1):48-55.
[17]Ball R,Kothari S P,Robin A.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0,29(1):1-51.
[18]韓忠雪,康永力.產品市場競爭、財務總監激勵與會計穩健性[J].財貿研究,2015(6):142-152.
[19]孫光國,趙健宇.產權性質差異、管理層過度自信與會計穩健性[J].會計研究,2014(5):52-58.
[20]LaFond R,Roychowdhury S.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1): 101-135.
[21]Altamuro J,Beatty A.How does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affect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49(1-2): 58-74.
[22]任汝娟,馮少勤,馮進展.所有權性質、CEO任期與會計穩健性[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6(2):68-73.
[23]Lara J M,Osma B,Penalva F.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9,14 (1): 161-201.
[24]周曉蘇,陳沉,王磊.會計穩健性:國外研究述評及啟示[J].現代財經,2016(3):3-14.
[25]Porta R L,Silanes F L,Shleife A.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2):471-517.
[26]Jensen M,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u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55(1):81-106.
[27]陳勝藍,魏明海.董事會獨立性、盈余穩健性與投資者保護[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7(2):96-102.
[28]Ahmed A S,Duellman S.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an empirical analysi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7,43(2-3):411-437.
[29]Bushman R M,Piotroski J D.Financial reporting incentives for conservative accounting:the influence of leg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107-148.
[30]權小鋒,吳世農,尹洪英.企業社會責任與股價崩盤風險:“價值利器”或“自利工具”?[J].經濟研究,2015 (11):49-64.
[31]張正勇,吉利,毛洪濤.公司治理影響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經驗證據[J].經濟經緯,2012(6):107-111.
[32]張兆國,劉永麗,李庚秦.會計穩健性計量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基于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2(2):37-41.
[33]Khan M,Watts R L.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9,48(2-3):132-150.
(責任編輯:漆玲瓊)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which released CSR reports from 2009 to 2014,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cross impact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Impression management of CSR repor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s,the lower degree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CSR report;the better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lower degree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CSR report;and the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conservatism 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 of CSR report is more significant under worse governance.In further research,this substitute rela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in non-state-owned firms.This shows that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re helping to suppress impression management behavior,and they are substitute mechanisms.
Key words:Accounting conservatism;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Impression management;Corporate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