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蘭蘭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對初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傳授初中學生知識的同時,還需積極培養初中學生的思維素質,充分結合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活動,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如何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努力培養初中學生的思維素質,是許多教師需要深入思考以及研究的問題。文章主要圍繞西藏初中生,就其思維素質的培養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素質;培養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以及成長的重要階段,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時期,也是其人生價值觀以及自我人格的完善時期,因此,在初中階段對學生的思維素質進行培養至關重要。我們黨和政府對西藏地區的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視,這促進了西藏教育的快速發展,但是仍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行解決。
一、當前教學現狀
1.教學概念模糊
概念主要是指對客觀事物的屬性以及本質特點的反映,其具有以下幾種特點:①概括性;②抽象性;③典型性;④層次性。初中階段的學生社會經驗以及社會實踐較為缺乏,對社會現象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以及正確的感知。在初中教育過程中,政治課程并不屬于所謂的“主科”,因此,大多數學校以及教師還無法充分地意識到政治課程的重要性,致使學生為應付考試,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政治學習,無法深刻地認識到政治知識的概念性,導致在學習中其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約,無法真正地理解知識內容,從而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2.教學方式傳統
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未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導致初中學生難以系統性地掌握政治知識,并且枯燥乏味的政治課堂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以及耐心,導致政治教學的質量隨之下降。此外,西藏自治區的教育與我國其他各省的教育有所不同,西藏是進行雙語教學,即一個是藏語,另一個是漢語。然而許多的教師對藏語不是特別了解,在上課過程中也大多是運用普通話教學,這就導致許多學生不是非常理解,而這個時候教師卻不用藏語來對自己所講述的內容進行補充說明,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3.缺乏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學習以及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能夠根據自身的認識提出新的方式以及觀點。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有效培養初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已成為當前政治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也忽視對初中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個性化的有效培養,無法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背后的精神思想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這對培養初中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思維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優化措施
1.實現角色互換
在政治學習過程中,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促使初中學生無法做到學以致用,進而對所學知識難以進行長時間的記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使用角色互換的方式,由知識的傳播者到學生的引導者,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并且在課堂中,除基本的知識講解外,還可重點強調知識的靈活運用,以此培養初中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還能夠有效培養初中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要了解西藏學生的思維方式
西藏的學生有著自己的語言,有著自己的民族文化,有著自己的風俗習慣,故此,教師要了解這些特點,能夠熟練地說藏語,能夠了解西藏地區的民族文化,換句話說,就是徹底地融入其中。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能夠了解學生的內心深處在想什么。那么在今后的政治教學中,就能夠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
3.靈活教學方式
新課程背景下,要求采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進行初中政治教學,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的啟發,并且充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善于發現問題以及提出并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學習以及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案例,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獨立思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想象力以及探索力。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探究精神。例如,當講到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時,教師就可以說臺風雖然能夠帶來狂風暴雨,威脅沿海地區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又可以緩解江南地區的伏旱。又如,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也要一分為二地去對待它,因為我國的傳統文化既有積極的部分,又存在消極的一面,我們要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摒棄落后的傳統文化,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學習政治知識的意義。
4.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現代化教學中。現代化教育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專業發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師應充分具備專業性,并且對國內外大事應有及時的了解,以便于在政治課堂中進行合理的運用。同時,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及網絡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此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全身心地投入政治學習中,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