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玲
摘 要:如何結合學校辦學特色開展班級育人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為適應新時期新情況必須進行的新探索。文章以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海富小學(以下簡稱“我校”)為例,依據學校“雅成教育”特色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從注重行為養成入手,對培育“五雅”學生作了有益探討,具體闡述了班級特色育人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班級育人;行為養成;“五雅”學生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教育是根植于愛之中的,只有充滿愛心,才能很好地打開學生的心扉,開啟學生的道德和智慧,塑造學生的美好人格。所以說,教育者須有“大愛”,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雅成教育”是我校的特色辦學思想,其特定的內涵,就是以富饒的文化氣場,熏陶學生的品格,鍛煉學生的思維,以行為養成教育為抓手,從“雅志”“雅思”“雅言”“雅行”“雅量”五個方面作努力,通過“以雅促德”的內化過程,培養學生優雅的舉止、文雅的言談、高雅的情趣和儒雅的氣質,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我在班級育人工作實踐中,以“雅成教育”特色辦學思想為指導,以愛心為橋梁,讓學生:感受到愛的滋潤,得到心靈的啟迪,在行為養成教育中感受正能量,向著“五雅”學生目標奮進。
一、立“雅志”,在行為養成中把握立身方向
小學班級事務“多、雜、繁、重”。我認為,在基礎教育中,讓學生從小明志向、樹理想,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根據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結合我校的育人目標,我提出在班級中通過對學生開展行為養成教育來立“雅志”的思路,使學生明確人生的大方向。
立“雅志”,就是讓學生在廣泛的興趣愛好中培養高尚、高雅的志趣,關心他人,熱愛集體,志向遠大,立志成才。象棋是我校的一項特色項目,各班級都成立了象棋學習小組,通過讓學生對象棋產生興趣愛好,讓這個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高雅活動影響學生,使學生愛象棋、愛中華文化,從而愛祖國、愛人民,樹立人生奮斗目標,展現學習精神面貌。
我校的一名學生陶XX,是三年級時從外校轉學過來的。剛來時,他在課堂上總是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還會打瞌睡。通過走訪,我了解到陶XX的父母是做夜市生意的,平時沒時間、沒精力管他,久而久之,致使陶XX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有時甚至玩通宵,自然無法好好上課。針對這種情況,我特意安排陶XX進入象棋學習小組,培養他對象棋的愛好,分散他對網絡游戲的注意力。剛開始時,陶XX對老師的安排有一種抗拒心理,但老師不氣餒,一方面安排和他關系最好的同學做他的象棋搭檔;另一方面從最簡單的玩法開始教起,慢慢讓他喜歡上象棋。再后來,老師有意安排陶XX多參加一些象棋賽事,讓他在不斷想要進步的進取心中,徹底愛上象棋,并漸漸不再迷戀網絡游戲。老師和同學還經常給他介紹象棋大師的傳奇故事,讓他從象棋文化中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心中漸漸萌發了今后要當一名象棋大師的理想。有了奮斗目標,他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變了,從而學習狀態也有了很大改變。
二、促“雅思”,在行為養成中塑造學習品質
促“雅思”,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刻苦的求知精神,使他們熱愛科學,樂于探究,勤思好問,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長學識、強思維。因此,針對班級工作,我努力開發一些有科技特色的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讓學生熱愛科學,善于思考。
比如,我們成立了建筑模型興趣小組、車輛模型興趣小組、航空模型興趣小組等,讓學生從對建筑、車輛、飛行器的興趣中,去全面關注和學習有關建筑、車輛、飛行器的最新知識,并通過對這些知識的逐漸深入了解,理解科技的“發展”“創新”概念,知道人類進步與科技的關聯,對科技萌生敬畏之心。另外,科技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也鍛煉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對科技既有理性思考也有感性認識。
我們還充分利用周邊得天獨厚的資源,組織學生在大自然中開展觀鳥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生態環境,拓展學生戶外實踐能力,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認真謹慎、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和生命的情操。
三、明“雅言”,在行為養成中濡染禮儀素養
讓學生言而有信、談吐優雅,也是班級育人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我先從抓好規范文明要求入手。我牽頭編寫了《文明禮儀手冊》范本,根據自己多年教育工作實踐經驗,把文明禮貌用語用一系列小情景劇的形式表現出來,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讓學生表演。學生在生動的課堂表演中,牢記文明禮貌系列用語,并自覺抵制不文明用語。我善于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講文明、懂禮貌、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真誠待人,明白什么是“雅言”,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從而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還通過成立班級詩社,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古詩詞朗誦活動,反復誦讀優美詩句,不斷提升學生對優美語句的認識和理解,強化學生語言規范能力。同時,我還推行班級學生詩歌創作活動,將學生們創作的詩歌在黑板報集中展示,激勵他們的創作激情,也使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得到增強。
四、遵“雅行”,在行為養成中夯實文明習慣
遵“雅行”,就是重視學生的行為規范、文明舉止的養成,教育學生遵守規則、遵守紀律,熱愛勞動、增強體質,講究衛生、勤儉節約,珍愛生命、注意安全。在這方面,我結合班級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實踐活動。
比如,班級制定了“一雅講禮貌,二雅講衛生,三雅講儀態”的“三雅”行為準則。我針對學生對順口溜比較感興趣的特點,組織學生將“三雅”的典型行為編成順口溜進行評比,在順口溜競賽中提高學生對行為規范的認識。
篆刻是學校的另一特色項目,通過篆刻學習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改掉一些壞習慣。我校有個男生,上課經常開小差,做什么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的熱度,還經常丟三落四。在和家長的溝通中,我了解到他在家里也是這樣,有多動癥的表現,屬于性格養成中的缺陷,家長對此也沒有好的辦法。為了讓他改變陋習,我考慮到學習篆刻是一個磨煉心性的好辦法,于是就千方百計地鼓勵他參加篆刻學習小組。雖然這個轉變的過程很艱難,最終還是有了效果。這個學生因為喜歡上篆刻,在一筆一劃的精雕細刻中,終于養成了沉穩的心性,改掉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
五、蓄“雅量”,在行為養成中陶冶寬廣胸襟
做人要有雅量,教育中的“雅量”,就是培養學生寬廣的胸懷,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知錯能改、有責任心。因此,這就要求在班級工作中,多創造“雅”的氛圍,多開展“雅”的活動,熏陶學生的“雅量”。
我們以藝術活動為突破口,以藝術活動營造雅的氛圍,陶冶學生情操。比如,組織各種藝術社團活動,有合唱隊、舞蹈隊、豎琴表演隊、古箏表演隊等活動,每周安排固定時間讓學生進行訓練,并組織班際、校際的交流活動,還選拔優秀的學生參加省、市、區的各種比賽,讓每個學生都有興趣愛好的同時在興趣愛好中展示自己的才藝。
我們還在班級間開展親子插花比賽。“花”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事物,插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藝術。在郁郁花香中精心雕琢插花作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藝術細胞,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和高雅情趣,使學生散發出文雅的氣息。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行為養成教育是一項細致而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育者有無限的愛心和無比的耐心,方可見到成效。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理念體系,只要我們善于抓住學校特色開展育人工作,目標清晰,措施到位,就一定能夠探索出具有特色的育人策略,達到預想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朱紅春.立足育人為本的班級文化建設[J].中國德育,2015(16).
[2]李家成.論班主任工作的專業性——基于對班主任工作復雜性的認識[J].基礎教育,2011(4).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海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