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發展飛速,院校規模日益擴大,為我國社會各領域崗位培養了大量高素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在其不斷發展中,教學質量卻在逐漸下滑,追求其根本原因,是因為越來越多的高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少激情,精神狀態消極,對于工作的責任與義務也并不重視,經常出現工作失誤,整體的教學積極性極度缺失,不符合新政策的教學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本文根據影響教學積極性的原因,提出了具體提升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有效策略,從而體現高職教師的工作價值,促進院??沙掷m發展。
關鍵詞:教學積極;影響原因;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1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對教學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是教學方案上的制定、人才培養上的目標有著明確規定,對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性也更為重視,這對于很多院校來說,有效幫助學校提高了教學質量的監察與推動,但同時也為各大院校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及難題。高職院校是踐行“工匠精神”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相對較低,缺少對自我職業的肯定與驕傲,沒有工作熱情與高漲的積極態度,教師的這種表現,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及效率,對學生及高職院校的發展均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全面進行調整,改變當前不良現狀。
一、教師對高職教學缺乏積極性的主要原因
1.教師工作壓力較大
高職院校進行的是針對性的專業教育,是為學生日后的職業發展而制定的相應教學體系,要求教師要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精良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養強的教學能力,同時,高職院校還希望教師要加強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要負責并參與到院校承接的相關科研項目,并要有一定經驗的頂崗實習,做到與時俱進、與時創新,以此不斷完善自我。但高職院校的這些相關規定及要求,增大了很多教師的工作壓力,他們不僅要負責學生職業發展、也要負責自我職業發展,同時還要負責院校事業發展,讓許多教師無法呼吸,壓力倍增,嚴重影響了教學積極性。
2.崗位評價機制片面
很多高職院校的崗位評價機制過于片面化,缺少統籌兼顧的高效機制。高職院校對于教師個人的學術研究成績重視程度過高,總是強調并鼓勵教師去拓展鉆研科研項目或學術論文等,并將其作為教師升職的主要憑證依據。在進行崗位評價機制過程中,通常以教師在學術期刊中所發表的論文數量、參與科研項目等決定教師的升職。因此,這樣的評價機制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思想,導致教師在工作中,將本職的教學工作變為次要工作,而將輔助個人綜合實力學術及科研等作為主要工作方向,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也降低了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積極性。
3.教師薪資待遇較低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在性質及學歷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投入力度較小,很多院校將教育經費用在教學設施購入上,而縮減了大部分教師的福利待遇。此外,部分高職院校是私立性質,資金方面不受到國家政策影響,則由投資人來決定,這種院校中會存在個別官官相護的不良利益往來,不透明的財政關系,對專業教師人才不重視,沒有響應的物質獎勵機制,從而這樣的環境下,教師會對工作失去信心,沒有良好的工作氛圍,相應的積極性,也無法提升。
二、提高教師對高職教學積極性的策略研究
1.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與影響力,帶動教師教學情緒,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調整院校管理模式,從院校領導能力作為切入點。首先,高職院校的相關領導應轉變管理觀念,提高對市場運行體制的認識,全面制定科學合理高效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與領導水平,體現管理的積極作用。從而成為教師值得依靠與信賴的組織,讓院校各部門工作人員團結一致,提升教師工作士氣,同時也讓高職院校擁有明確的中心力量,極大程度的為教師提供了信心與動力,在這樣良好健康有效的工作氛圍下,會感染教師內心情緒,從而提升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2.統籌兼顧崗位晉升
高職院校要統籌兼顧院校的教學工作與教師個人的事業成績,建立統籌兼顧的崗位晉升體制,以此提高教師對教學的積極性。首先,要將評價考核體制中各項考核因素的比例分配均勻,增加教學工作質量在評價體制中的比例,促進教師將學術研究向教學工作靠攏轉移,不僅不影響個人的職業成績,同時也能做好教學工作,還能為教學工作帶來可行性促進意見。其次,利用具體的綜合分數激勵教師加強教學工作質量,根據教師所完成的教學任務以及對學生專業產生的效果,將教師的教學工作與學生成績掛鉤,綜合分析、全面評估。通過以上兩種方式,雙管齊下,共同配合,產生雙重促進作用,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3.增強教師整體收入
教師的工作相比其他行業要更加勞累、勞心,肩上所擔負的重任也比較重大,不僅需要教師充滿熱情的積極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更需要付出真心,這也是教師在我社會大眾眼中具有偉大、神圣、辛勤形象的原因。但教師同時也是國家社會中的普通的勞動者,也有自己的家庭責任,也要生存,希望通過自己在工作中的辛苦努力、踏實任干、盡心盡力,而獲得相應的薪酬待遇。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做好引領者的身份,帶領教師共同鉆研承接社會項目,將所得成果將近合理分發到教師手中,給予對他們勞動成果最基本的肯定。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薪資獎勵機制,在確?;A薪酬上,對教學貢獻突出的教師在學期末要發放一定的教學福利,可以是獎品或是獎金,不僅肯定了教師的工作能力,同時也讓教師之間也更加有競爭意識,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工作質量,從根本上保障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由于社會環境因素以及院校性質與校內相關機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缺乏積極性,影響了教學質量、學生培養與院校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充分了解造成教師積極性下降的原因,對其采取有效的調整改革措施,從而全面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促進人才培養,保證教學事業及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武媛,楊彥聰.提高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 (18):35-36.
[2]王林毅.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基本能力的提高與發展路徑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23-24.
作者簡介:吳 靜(1988-),女,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工作單位: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主要從事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