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蘭
摘要:有效性教學是任何教學活動應該達到的目標,只有教學有效果,能被學生接受,學生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努力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那么整個教學活動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即使教師講授的再辛苦,也不會表現到學生的學習狀態中。本文基于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供交流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方式,是學生收獲知識和提升各項能力的基本途徑,要想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探索運用更加靈活高效的教學手段,樹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知識的探索者,這樣才能再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同時,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
備課本身是為課堂教學做準備。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教師也不能再擔當課堂教學的主角,而是應做好學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對于課堂內容的準備工作,首先教師要設計出符合時代特點的教案,并且對教案進行反思和改進,通過自我評價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和專業水準,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技術,將教學思路付諸課堂教學中。例如對于《小馬過河》這篇課文,就可以采用手工課件的方式,利用文中主人公的圖片來進行教學,把課本變成了形象生動的手工,令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鼓舞了起來。
新課改背景下,備課就要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習變得有意義,讓學生樂于接受,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從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切入,深刻了解學生的情況,使備課更為全面科學,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育,制定出符合學生個性的教案,應該將涉及到學生心理特征的敏感話題去除,以免在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不感興趣或者反感的情緒[1]。對于教材,教師不但要吃透,還要不局限于課本,引導學生在學習了課本內容后,還能全面分析文本知識的要點,并多加練習,例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課,課本中選取了兩首詩進行教學目標的架構,表達了兩首詩的喜怒哀樂,使得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使得學生獲得了更好的交流和對話機會,這實際上是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體驗到個性的存在,然后讓學生明白課堂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學生可以擔當主體,只要教師肯誠懇地對待每個參與到教學環境中的學生,就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2]。學習的興趣在于學生對于求知的渴望,從傳統呆板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接受式教學思維,通過游戲等方式會很快地讓學生沉浸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的主動學習應受到重視和鼓勵,讓他們自己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擔當引導員的作用,傳授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后充分挖掘學生的能力,在積極探索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心理。
三、精心設計預習任務,培養學生預習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預習興趣,只有學生對預習產生了興趣,才會認真的完成預習作業,因此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提升他們的預習效率。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領域里,雖然對課前預習的研究不少,但卻沒有形成系統有效的預習方法。小學是情緒非常感性的階段,教師必須要注重他們自身的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的預習,增加學生的新鮮感,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師可以運用故事會、朗誦比賽、知識競賽等形式,還可以針對不同文章布置特殊的預習作業,例如學習描寫風景的文章可以讓學生聯想并表述自己心中最美的景色,學習寫人物的文章可以讓他們畫人物肖像。只要教師精心設計預習任務,就一定會讓學生對預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預習中感受語文的文化魅力,在思想上學習意識發生轉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預習,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為有效。
四、開展講學練配合教學模式
在課堂這個師生交流的殿堂里,可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工作,這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最好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探索中學到知識的要點。教師可以使用圖片、課件或者音樂作為教具,巧妙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提高探索的興趣,還應該設置一些開放性強的問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創設比較性的問題,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好奇心[3]。比如對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老師就可以將手工課件放在設計的問題里面,并在課文學習的全過程中加以運用,讓學生們整個課堂都保持亢奮和積極的心態,樂于回答提出的問題。再比如在教學《月亮的心愿》時,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心愿”兩個子,然后問:“同學們,請把你們長大以后的心愿大聲說出來”通過這一提問后,學生們就會對心愿兩個字進行發散性思考,然后教師再在心愿前面加上月亮的三個字,并提問:“月亮會有什么心愿呢?”,在啟發下使得學生的興趣逐漸被引發出來,并且渴望得到正確的答案。
五、設計新穎的教學情境
好的課堂教學需要新穎的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本著平等、互動的原則,將創新帶進課堂,深入研究新課標,體現出教學的綜合性和全面性,豐富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利用新穎的手段吸引學生對語文的關注度[4]。比如在教學《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嘗試將課文改成一幅畫或者一首詩,這樣就創建出了新穎的教學情境,對課堂教學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結語
總之,語文這門學科伴隨著一個學生的幾乎整個學習生涯,有句話說得好,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增強自身的教學使命感,運用更好的教學手段,努力學生在這個啟蒙階段就對學習語文產生興趣,更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莫莉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4):24-28.
[2]姜達君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小作家選刊,2016(1):167.
[3]劉均維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7):324-325.
[4]張勇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6(33):182-1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