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獻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也就是說,教師要打破傳統課堂的弊端,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積極思維
獨立思考能力是每個優秀人才所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也是當前社會人才所必備的能力之一。眾多事實表明,小學教育階段是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所以應抓住這一黃金階段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尤為重要。小學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與思維性較強的學科,教師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培養激發出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一、營造民主教學氣氛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他們一味的對數學知識進行單方面的講解、傳授,忽略了對學生主動學習技能等的培養,使課堂的氛圍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在這種無聊的課堂氛圍中極大的被壓制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以及訓練。所以,教師可以結合教學課堂的實際狀況,開創以學生為主導的民主式數學教學課堂,積極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情趣,讓他們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思考、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進而對其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提升。
在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舉例:一只青蛙4條腿,2只眼睛,1張嘴,撲通1聲跳下水,要求學生往下接,生1:兩只青蛙8條腿,4只眼睛,2張嘴,撲通、撲通2聲跳下水;生2:三只青蛙12條腿,6只眼睛,3張嘴,撲通、撲通、撲通3聲跳下水…當青蛙數量逐漸增加時,學生的出錯率也越來越高,而學生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此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發現了那些規律呢?如果青蛙的數量變成了n只結果是什么呢?”,此時學生就會回答“n只青蛙4n條腿、2n只眼睛、n張嘴、n聲落水的聲音”。通過這種引導的方式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激發學生思考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百聽不厭。根據不同的數學問題創設故事情境,能引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故事所創設的情境中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引用了“八戒吃餅”的故事,達到了較好的效果。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八戒師徒路過女兒國,國王給了他們師徒四人一塊餅。唐僧說:“咱們把這塊餅平均分成四塊,每人一塊吧?!必i八戒聽見了,急忙說:“一塊太少了,師傅,我吃得多,就多分給我一塊吧?!碧粕戳丝催@貪吃的徒弟,不知道怎么辦好。孫悟空說:“師傅,那就把這塊餅平均分成八塊,給他二塊吧。”唐僧笑了笑說:“你這個猴子,真狡猾?!惫适轮v完了,學生們都非常感興趣,緊接著,我提出了問題:八戒到底有沒有多吃到餅?學生們開始議論紛紛,有的說多吃了,有的說沒有。我就乘機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想辦法證實自
己的想法。各組都開始忙起來,有的組用畫圖的方法證了明豬八戒沒有多吃到餅,有的組是用折紙的方法來驗證的,有的組是用算一算的方法證明的。1/4=1÷4,1和4都同時擴大2倍,變成2÷8,商不變。2÷8寫成分數形式是2/8。最后得出結論:1/4=2/8,八戒沒有多吃到餅。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蓡柺谴蜷_創新之門的鑰匙,可以激起學生獨立的思考與積極的思維。傳統教學中教師以講解為中心,把每個知識點講得非常詳細透徹,可以說是一口一口地咀嚼后喂給學生,學生根本就沒有思考的時間,久而久之會造成嚴重的依賴性,不知思考,不會思考。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提問藝術,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心中的困惑,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思考。
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如果直接告訴學生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就會讓學生陷入被動而機械的接受之中,失去了思考的權利。為此我們可以精心設問,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思考。1.數一數長方形與正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2.量一量長方形與正方形各條邊的長度、各個角的度數。3.比一比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每條邊與每個角,發現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既能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又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展開主動思考。各小組學生積極動手動腦、主動思考、認真記錄,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分析、去解決,進而得出結論。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參與、消極接受,而是要在積極的思考與思維中主動構建新知。
四、鼓勵學生勇于質疑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為核心的環節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為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提問,更為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提問,擺脫教材的束縛、思維的禁錮,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本質地展開思考,展開富有創造性的認知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思考。
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教師提出了三個問題,學生通過用尺子測量長方形、正方形的每條邊的長度,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的結論。我看到許多學生似乎有話說,此時我并沒有無視學生異樣的眼光,而是微笑著鼓勵學生有什么不同看法表達出來,將教學的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言。此時,就有學生提出不用尺子量同樣可以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如,圖形對折或者直接對各邊進行比較等等。在這樣自由而愉悅的教學之中,學生并沒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能夠真正地體現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與能動性,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從多個角度來展開思考,實現了對知識與經驗的重新加工與整合。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思考與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
總的來說,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對學好數學來說是十分關鍵的。數學的學習要由教師與學生一同努力,需要全面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是智慧的展現,新奇的見解是思考的成果。經過不斷的努力,小學數學教育將給學生們創建出一個思維翱翔馳騁的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王偉.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才智,2011(24)
[2]何慶林.試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教育,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