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陽光小學)
摘 要:語文是一門教學語言和文字的學科,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也就是所謂的語用教學。從“關注語言習得、找準訓練點、仿寫遷移、讀寫交融”等方面闡述小學語文教學拓展語用訓練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一直存在著“高耗低效”的教學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教師將教學重點以及課堂注意力放在語形、語義的訓練上,忽視了語用教學。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落實語用訓練呢?
一、重視閱讀教學,關注語言習得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關注語言內(nèi)容,還要聚焦語用教學,但是語用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它需要長期大量有效閱讀的積累。只有讓學生反復進行閱讀,才能理解詞義、句義以及各種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的運用,才能真正體味語文的語言魅力。因此,語文教師應當重視閱讀教學,帶領學生進行大量有效的閱讀。例如,在教學《找春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一些與春天有關的主題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反復閱讀,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有的學生從“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感悟了初春的特點:她腳步輕輕,若隱若現(xiàn),我們必須留心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春天的蹤跡;有的學生從“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感悟到作者尋找春天的快樂;有的學生從“她在喜鵲、杜鵑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感悟到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學生通過文本閱讀,感悟了春光的美好,體驗了大自然的情趣,欣賞了作者語言表達的魅力,積累了語言表達的方法技巧,為今后的習作表達做好了鋪墊。
二、挖掘教材,找準訓練點
語文課不但要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更要重視語言的運用。“讀”與“寫”是兩個重要的語文能力。在語文課教學中,只有將兩者有機整合,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要實現(xiàn)讀寫結合,關鍵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準讀與寫的結合點。例如,在教學古詩《靜夜思》時,老師可從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入手,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借助課文注釋讀懂古詩。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古詩描寫的意境,可引導學生觀看文中的插圖,根據(jù)畫面展開想象: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泛起了一層薄霜,李白不禁抬起頭來,看看天窗外空中皎潔的圓月,內(nèi)心在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并讓學生根據(jù)畫面試著把古詩改編成一個故事,可適當?shù)丶尤胍恍┣楣?jié),再加入環(huán)境、語言、表情、動作描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了古詩的意思,又進行了語言表達的訓練,達到了一箭雙雕的目的。
三、仿寫遷移,落實語用訓練
仿寫是學生進行寫作的初級階段,語言可以模仿,自然可以仿用,這也是為學生打造語文功底的重要階段。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去模仿范文中精彩的構詞、精彩的表現(xiàn)手法、精彩的修辭手法。如《秋天的圖畫》一課中,在教學“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野就是美麗的圖畫。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片段時,我出示這樣的句子:“秋天來啦,秋天來啦,梨熟了,蘋果熟了,稻子熟了,高粱也熟了。”讓學生讀讀,比較這兩個句子的不同。通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采用比喻和擬人寫法,把秋天寫美了,語言更生動更形象。接著,我引導模仿課文表達方法,以“春天”為題進行片段仿寫。有個學生這樣寫道:“春天田野里來了一個小畫家。小草被她染成了綠色,油菜花被她染成了黃色;桃花被她染成了火紅色;梨花被她染成了雪白色……”仿寫是學生進行寫作的基礎階段,也是語言運用的一種初級方式,注重仿寫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讀寫交融,提升語用能力
語用教學的目的在于重點鍛煉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仿寫句子結構、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只是運用語言的初級階段。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自己進行編寫,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進行編寫,必須要有靈感。靈感來自學生的內(nèi)心,是內(nèi)心對外界事物最真實的感受。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深度挖掘課文的思想感情,以情引情,激發(fā)學生的編寫意識,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父親和鳥》這篇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最后一句話“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讓學生體會“父親”喜歡鳥,渴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心思想。由這篇課文適當引申,引導學生對“親情、生命、奉獻”等主題進行探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寫下一篇隨筆,趁熱打鐵,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語文教師應當利用科學優(yōu)質(zhì)的教學方法從“關注語言習得、找準訓練點、仿寫遷移、讀寫交融”等方面入手,層層推進,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傅惠鈞.教師口語藝術[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常規(guī)課題(立項批準號:FJJKXB16-260)“小學語文教學拓展‘語用訓練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