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燊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實驗小學)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新的革命,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優化課堂教學提供了支持,特別是電子書包的運用激發了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新型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實現了小學語文課堂的優化,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電子書包
電子書包的運用為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活躍了課堂氛圍,其豐富的電子書包資源豐富了小學語文教學資源,以靈活的信息表達方式使得學生直觀地了解課堂知識,促使其積極自主學習,利于實現教學目標。
一、電子書包概述
1.電子書包的定義
電子書包是一種基于信息化設備實施教學的便攜式終端,這一產品主要面對的是小學教育,擁有豐富的教育信息化資源,是小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的信息幫手,也可以稱為數字化書包。
2.電子書包運用的必要性
電子書包的運用能夠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改變以往教師直接灌輸與學生機械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能夠滿足小學生在新課程背景下的發展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熟練掌握相關信息技術手段,運用電子書包進行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小學語文數字化資源的利用效果,同時為小學生營造快樂的語文課堂,集中其注意力,突破教學難點,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優化。
二、電子書包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優化運用
1.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電子書包是一種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教學的便攜式終端,也就是iPad,其中蘊含著豐富多樣的數字化資源。教師應該從教材內容與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電子書包的數字化資源進行適度運用,充分發揮其優勢。借助iPad的語文教學還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小學語文《柳樹醒了》課程中,借助iPad平臺調用與本節課內容相符的教育資源信息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開始系統的學習,比如學習“春雷”“柳梢”“玩耍”等詞語,認讀“澡”“梳”“枝”等生字,學會分辨清平翹舌音,并且感悟春天的美好與綠意盎然,陶冶其情操。借助文章的動畫可以刺激小學生的視覺,通過高清晰的動畫播放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在電子書包的數字化資源展現中深刻領會該文章采用擬人的寫作手法而帶來的信息,讓學生深入理解課堂內容,提高其學習效果。
2.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檢測中,電子書包教師端的后臺可以統計數據,并且及時反饋信息,這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知識點或者掌握了哪些知識點,進而有針對性地展開課堂上的習題講解。比如在課堂中開展賽詩會,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電子書包中的問答板塊進行各種古詩的搜集,電子書包可以將對應的問題及時地反饋給教師。而教師可以利用互動題板將詩人的對應朝代與字號進行拖選,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詩人的背景及相關知識,并且予以鞏固。同時,可以插入一些超鏈接,鼓勵學生在網絡上進行搜索,對課外更多的古詩進行賞析與學習,將課外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拓寬其視野的同時,也擴展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3.運用電子書包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環節的優化
電子書包是一種很好的電子教輔資源,小學語文教師在整合其資源為教學提供服務時,可以充分發揮其視頻播放的優勢,優化教學環節,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課本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降低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難度,實現復雜教學內容的簡化。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課堂中,借助電子書包的視頻動畫片讓小學生直觀地觀看小壁虎借尾巴的相關經歷,明白動物尾巴有用的道理,也理解了小壁虎尾巴長長的原因,同時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一種復雜的生物現象,即再生現象。這一過程是學科間的一種滲透,也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體現,更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電子書包的運用思考
電子書包毫無疑問是一種具有科學性與先進性的輔助教學手段,市場上也涌現出多種電子書包,其中部分電子書包的功能趨向娛樂化,與小學語文教學需求不符合。因此,要對電子書包進行正確的選擇:①電子書包里的教學資源要符合小學語文教學標準,并與其教學實踐相切合;②電子書包需主要體現教學基本功能,比如,電子書包的視頻不可隨意應用擴展,使用密碼加密擴展技術防止學生不合理使用這一功能;③在運用電子書包的過程中,不可過度依賴其功能,在課堂中依然要結合傳統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④教師要注意引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可使其一直專注在電子書包上,應該適當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黑板上,又或者轉移其注意力到多媒體課件上,要對電子書包的功能進行合理運用,充分發揮其優勢。
總而言之,電子書包在小學語文中的運用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優化,激發了小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望,增強了學習動力,規范了自身的學習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意不能過度依賴電子書包,而要科學合理地使用電子書包為教學提供輔助服務,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滕小林.例談電子書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4(25):164.
[2]何亞利.電子書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10):20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