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英
(福建省漳浦縣實驗小學)
摘 要:古希臘有位數學家曾經說過:“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在小學數學中存在著許多的美學知識,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充分挖掘這些數學美,使得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并逐漸喜歡上數學,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審美教學;策略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美學價值的學科,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注重的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美育的滲透,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這個學生剛剛成長的初級階段,教師應該努力抓住時機在數學課堂中向學生展示數學美,充分地發揮小學數學的美育功能,使得學生不僅能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為了有效地在小學數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學,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在思維方式中讓學生領略數學的統一美
數學統一美是指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一種和諧、協調的美,在數學課本中雖然包含著很多不同類型的數學知識內容,但這些數學知識之間都存在一定的關系,構成了數學知識系統的和諧統一。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課本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容時,學生會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比如,它們都是四邊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等,而且學生還能有效地掌握它們周長的知識,這樣在學習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知識時,學生就可以利用對長方形、正方形分析的方法對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特征進行分析,有效加強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有效地感受到圖形美,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方便。
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雖然不在同一冊的課本當中,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很多聯系,有很多的共同之處,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就可以有效地為學生后面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基,有效地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讓學生自然地領略到數學當中的同意美。除了這方面的知識外,比如加減法的運算法則和乘除法的運算法則也具有統一性,分數與比也具有統一的性質,通過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感受到數學結構、數學秩序的統一美,讓學生能夠將相同性質的數學知識進行聯系,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在表達形式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美
數學知識在表達形式上是非常簡潔的,不像文科知識那樣需要長篇大論,簡潔是數學結構美的重要標志,也是數學形態美的重要內容。很多數學知識都是直接運用幾個字符就表達了全面的性質,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這種簡潔美,學會在分析數學問題時化繁為簡,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例如,在小學五年級學習“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章節的內容時,課本中介紹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就是S=ah,三角形的面積是S=ah÷2,梯形的面積是S=(a+b)h÷2,學生只需要理解a,h,b三個字母所代表的意思就能有效地運用這些公式進行面積的計算,這些公式的內容非常豐富,但是卻沒有用長篇大論來進行描述,采用簡潔的表達形式不僅方便學生記憶,也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數學題時直接將公式進行套用,非常方便學生的學習。數學知識當中處處體現著簡潔美,通過這種簡潔的表達方式不僅能讓數學知識結構更加簡單美觀,方便學生記憶理解,也可以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起數學知識來更加快速。
三、在幾何圖形中讓學生發現數學的對稱美
對稱性是一種非常具有美感的形式,在小學數學的課本中,有許多關于圖形的知識,教師可以在教授學生幾何圖形的知識時,讓學生發現圖形的對稱美,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更加清晰透徹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內容。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課本中“認識圖形”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學會找出圖形的對稱軸、中心點等,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美感,還能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制作、裁剪一些圖形,有效地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更深入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研究。除此之外在“三角形”“圖形的運動”“圓”等知識里面也蘊含著很多的對稱美的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效地發現這些圖形的美感,使得學生對于這些知識了解得更加全面。
總之,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有效地滲透數學里面的美學知識,使得學生不僅能有效地了解數學知識,對數學知識加以運用,還能在數學學習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加強自己的精神素養,促進學生得到更加完善的發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征宇.淺議數學中的審美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9).
[2]侯冬梅.播種美收獲“美”: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美育的運用[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S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