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玲
摘要: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其實不然,對于天真浪漫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認為關鍵在于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分析,不論學生自身的因素還是學校、家庭環境對學生自身興趣的影響都與教師有直接關系,就像鄧小平曾說的:“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靈活
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也是在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呢?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又處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淺見:
一、教學方法靈活。
改革教學方法,是改革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所采用的具體手段。它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個方面。課堂教學由重教轉向重學,由重知識傳授轉向重視學生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提高品行的過程。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綜合運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一堂課安排幾個教學層次,教師要心中有數,教學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做到環環緊扣,后一個層次應在前一個層次的基礎上引申發展。一堂課應該有高潮,這個高潮可以在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性的知識時出現,也可以在找到新的、簡潔的解題方法時出現,應努力創設這個情境,這也是一堂課的最高坡度。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小學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所以對小學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通過訓練他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我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么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愿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三、把學生教活。
1.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對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差生,對他們更要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的欲望。
2.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
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地學習。這樣也可以使學生敢于暴露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一方面讓他們加深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獨立的個性。
3.捕捉亮點資源激活學生的思維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小學數學課堂更是迸發著生命活力的課堂。學生的思維隨時隨地都會迸發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給學生上《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有位學生說“百分數的分子只能是整數”,我適時請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舉出實例或證明或駁斥這一觀點,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了百分數分子可以為整數還可以為小數,并運用這些知識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數。有的同學舉例“今天我們班的出勤率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為80.5%”等等,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學生們還得出,百分數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為0等等。在講《圓的認識》一課時,去利用多媒體演示一組畫面,圓的車輪、圓的飛碟、圓邊的餐具等等,有個學生小聲說“怎么都是圓的?”我抓住這一思維亮點,組織學生討論,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車輪在顛簸的行駛,方邊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圓的認識。可見,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瞬間的創造,稍縱即逝。只有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智慧閃耀光芒。
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這既是未來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實際操作、直觀感知、抽象概括、演繹推理、遷移類推、系統整理知識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掌握,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 國外有句諺語是“懶惰的教師培養勤快的學生。”我們現在真正應該做的事是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自己,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這也是我“如何上好一堂小學數學課”的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