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
(江蘇省淮安市南陳集中學)
【教材簡解】
《夏》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的上冊第四單元課文。《夏》通過描寫夏季的景象,表現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括寫出夏季總體特點,中間三段從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農民勞作的景象三個方面具體描述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里農民勞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達作者對夏季的熱愛和
贊美。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字詞。
過程與方法:誦讀品味,通過品味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感受夏天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品味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感受夏天的特點。感受作者對夏、對勞動者的贊美,并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賞析。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對旺盛生命的贊美,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一讀整體感知課文,二讀有感情地體味課文,三讀品味賞析課文,在讀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設計思路】
先檢查預習,抓住雙基教學;然后整體感知課文,概括特點;第三步,朗讀課文,品味情感;第四步,再次品讀,賞析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請來了幾位很特別的朋友!想不想知道她們是誰啊?想知道她們是誰,同學們得自己來猜猜,好
不好?
(多媒體展示)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天,有春風。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秋天,有霜。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冬天,雪花大如草席。
師:還有位朋友躲起來了,同學們說是哪位朋友啊?(學生回答夏天)
師:是啊,歷代文人寫了很多春花秋月的詩詞,卻極少有夏的影子,作家梁衡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于是他就寫了一篇有關夏天的散文《夏》。板書:夏
【教法解讀】以春、秋、冬三季的詩句導入,不僅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二、整體感知
1.聽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朗讀的語音、語速、語調、節奏、重音與情感,學生聽完回答(多媒體展示):
“這是一個__________的夏天”。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詞語,也可以用自己的話總結文中的
語句。
明確:夏天的特點是“緊張、熱烈”而又“急促”的。
板書:熱烈 緊張 急促
【教法解讀】填空式的問題設計,使得學習行為指向更加明確,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這是一個可深可淺的問題,旨在面對全體學生,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逐漸提高整體感悟文本的能力。
2.默讀:請在文中分別勾畫出表現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特點的語句,并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景致的。
明確:作者是從“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個方面來描寫夏天景致的。通過對這三個方面景致的描寫,生動細膩地表現了夏天的特點。
【教法解讀】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這一設計培養學生在默讀中能勾畫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并將相關信息整合歸納的能力。板書:景美
人勤。
三、朗讀課文
1.師:(多媒體展示)
建議你這樣朗讀課文:(1)聲音洪亮、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學生按要求進行朗讀。
2.師:(多媒體展示)
(2)深情地朗讀課文,好像自己寫完文章后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
學生按要求進行第二次朗讀。
3.師:現在請一位同學來示范朗讀,做一下小老師。(朗讀
交流)
4.師小結:這篇文章的朗讀,主要注意讀出節奏、感情、感悟。
【教法解讀】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散文的語言不同于一般的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而朗讀可以直接觸摸語言文字,直接感受作品中蘊含的情感。
作者梁衡用優美的語言、多情的筆調,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現出了夏天的緊張、熱烈和急促的特點,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多彩的夏之圖畫,真正讓我們感受到了夏天的景色之美和勞動者的勤勞之美。同學們,“美”在我們身邊,“美”在四季交替,讓我們用心去觀察和品味吧!
【教法解讀】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帶著品味賞析課文的余溫,熱情真摯地描繪自己家鄉的夏天,投學生之所好,加大平常練筆的力度。
【設計意圖】板書的設計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反映出文章的結構安排,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學習文本。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