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電子科技中學)
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德育顯得尤其重要。但關于初中生德育研究缺乏科學化、人文性和生活化的有機整合,不能達到德育效果。在建構初中生“三位一體”德育機制模式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初中生“三位一體”德育運行機制,以此更好地促進初中生德育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三位一體”;人文性
一、問題的緣起
初中是學生素質品德提升的關鍵階段,縱觀相關研究,發現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德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可能通過一個因素的提升來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二,德育過程是動態的,但不是簡單的互動過程,而是一個多維度的交互過程,通過雙因素來提升德育效果,效果是低效的。第三,德育是一個由外化到內化的過程,三因素或多因素試圖在德育過程中通過互動合作實現一體化德育網絡格局,但這種只重視外因而缺失內在轉換的人文化,效
果不可能持久。
二、初中生“三位一體”德育機制模式的構建
德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水平。本文在梳理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規范化、人文化、生活化的“三位一體”德育機制。規范化試圖通過制度、規范使學生形成嚴謹的道德知識和認知,是一切德育機制的基礎。人文性更加關注學生德育過程中的自我建構和主觀能動性,是德育機制的轉化橋梁。生活化是學生德育效果的展示,表現在學生品德行為的提升。當然,三者單獨發揮作用是有限的,必須將三者結合起來,使之成為相互影響、循環上升的整體,在德育過程中呈現出整體性、交互性和發展性。
三、初中生“三位一體”德育機制分析
1.通過規范化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知識和道德認知
規范化德育知識包括正式的、系統化的,形成于文字的行為規范,如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習制度、生活管理制度、學生的禮貌常規和品德測評制度,還包括各班級規定的各類班級管理要求及評比制度等。正如有些學者所言,學校道德教育太過于注重德性養成而忽視了制度約束和制度建設。而初中時期是學生人格快速形成的時期,因此在德育中應該適當追求實效性、制度化與科學化,即從他律角度通過調節人的行為來影響人的觀
念。同時規范化的知識會把社會核心價值觀確定下來,對學生的行為起到規范和指引的作用,規范化的知識系統具有明確具體的表達方式,易于遵循,因此,規范化成為我們在德育過程中最常見、最有效、最易行的方式。
2.人文性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識
如果說規范化是從外在因素影響學生德育發展的過程,那么人文性更強調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如果受教育者不把德育內容和目標內化為自己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就無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具體操作時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開展,第一,通過學生自我反思,引導學生寫反思日記總結得失,提出自我改進的意見和努力方向。第二,通過學生與同伴、長者和榜樣對話,激活學生的道德情感自主建構。第三,通過學生自我管理,使學生把外在規范轉化為內在需要,提升道德意識水平。第四,通過學生合作交流,完善自我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識。第五,通過優質的學校文化和社會文化,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發展。
3.生活化提升學生的道德動機和道德行為
杜威講過:“教育即生活的過程,不是生活的預備”,德育更是如此。德育工作必須切實地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才能使學生真正行動起來,只有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道德、踐行道德,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處理生活中的道德問題,才能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第一,學生主體應置于生活。杜威說:“離開了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沒有道德的目標,也沒有什么目的。”這就是說,道德存在于人的整個生活之中,生活應該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每個人切實的經歷,它對人產生最直接、最深遠的影響。第二,德育的目標應貼近生活。德育目標應具有層次性,應該循序漸進,應使學生的優秀品行得到認可、激發和強化,使學生有不斷提升自我素養的動力。第三,德育內容應源于生活。德育的內容應取決于學生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個體。要讓學生在了解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討論、啟發、引導,不斷促使學生接受教育內容。第四,德育工作應融入生活。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感知自我、親情、生活和社會,在置身于社會生活的大環境中,逐漸形成優秀的道德行為。
4.“一體化”提升德育的方向性和聚合力
素質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是需要將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結合、內在素養提升與外在行為表現統一的過程。規范化是德育的基礎,人性化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生活化是基本保證。規范化、人性化、生活化三者都是德育系統工程的重要子系統,缺一不可,一個人的品德是在整個德育系統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發展的。它們以不同的空間形式和時間形式占據了青少年兒童的整個生活,任何一個方面失控,都會導致整個德育出現漏洞,給不良思想以可乘之機。因此,建立規范化、人性化、生活化的德育網絡,可使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互相銜接,并在德育的方向上保持一致,使三方的教育力量統一起來,構成一個三維空間,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整體合力,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屈陸,馮文全.德育實效:在制度與生活之中[J].思想理論教育(新德育),2005(2).
[2]吳寧建.實施生活德育,促進學生道德自主建構[J].基礎教育研究,2007(7).
[3]侯文華.構建生活化的德育新理念[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
[4]趙金美.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學模式探析[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2.(4).
作者簡介:田亞路,男,碩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和德育研究。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