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景
摘 要:在“就業難”背景推動下,我國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逐漸拓展了對“自主創業”的宣傳力度,但就當前的現狀來看,在畢業生創業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仍然存在著配套政策不健全、創業手續繁瑣、創業資金不足等問題,影響到了“自主創業”項目的推動,為此,為了打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業空間,需在指導工作開展過程中,加強政府職能作用的發揮,實現對畢業生創業的正確指導。
關鍵詞:簡政放權;政府;畢業生;創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1-0235-03
簡政放權政策的實施,即要求當前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主動放掉該放的權利,以放管并重形式利用“管”來推動“放”,繼而有效激發創新、創業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同時,為了增強當前市場活動,亦要求政府部門應結合簡政放權實施要求,制定畢業生創業推廣方案,且通過法律政策等渠道發揮自身作用,調動大學生創業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氛圍。
一、畢業生創業中政府作用發揮的必要性
第一,緩解就業矛盾,即據統計,中國16歲以上人口將以550萬人的速度持續增長,同時到2020年為止,勞動年齡人口將上升至9.4億人,年均增長1360萬人。而就業人口中就業崗位提供者主要源自于國有獨資公司、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等領域,其中中小企業就業崗位最多。但就當前的現狀來看,中小企業崗位增長速度已經無法順應大學畢業生就業人口的增長,為此,強化“大眾創業”理念的落實,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即以大學畢業生創業帶動就業;
第二,在金融危機背景的沖擊下,部分企業趨向于半停產、停產、關閉運營狀態,繼而減少了大學畢業生就業幾率,因而由政府部門推動畢業生創業,可通過專業化的分工,實現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即通過畢業生創業類型的擴展,規避社會資源閑置現象[1];
第三,由政府部門鼓勵畢業生創業亦可改善貧富差距問題,為此,當代政府機構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
二、當前政府在畢業生創業中的職能缺失
(一)配套政策不健全
近年來,為了緩解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我國政府部門在指導工作開展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業措施,但在措施實施過程中未對職責部門進行責任劃分,且存在著職責交叉現象,就此誘發大學生創業監督不嚴謹等問題,影響到了政府機構在大學生創業中作用的有效發揮,同時致使當代大學生在實踐創業過程中時間成本、精神壓力、費用投資等均有所提升。例如,某些地區在大學生自主創業程序審批過程中,學校申請→材料提交→審批→補貼發放審核環節需經歷一年時間,就此影響到了大學生自主創業積極性。此外,從政府優惠政策實施角度來看,我國政府于創業收費優惠政策、創業稅收優惠政策中給予了創業大學生一定的支撐,但在創業大學生優惠政策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申請門檻高、生源地限制、優惠幅度小、地方差異大等問題。例如,廣州人社局在調查中發現,每年大學生創業中可享受創業補貼的人群僅有7-10人,比例較小。
(二)創業手續繁瑣
第一,宣傳力度不足,即政府相關職責部門在大學生創業手續辦理相關問題宣傳過程中忽視了網絡、廣播電視、短信推送等平臺的利用,從而致使畢業生中僅有9.3%大學生對國家創業政策處在基本了解的狀態,而65.1%的大學生對創業政策完全不了解,繼而在創業手續辦理過程中,無法較好的利用資源空間,呈現出低效率創業手續辦理問題;
第二,從簡政放權角度來看,政府機構在創業手續設定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某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即雖然大學生創業手續辦理中審批公章由100多個減少至50多個,但創業手續辦理依然環節多、周期長、辦理繁瑣,最終在審批流程拖曳現象的影響下削弱了大學生自主創業積極性。因而,在畢業生創業推廣過程中,政府機構需針對創業手續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帶動畢業生創業意識,提高畢業生創業帶就業發展趨勢,達到最佳的“自主創業”推廣狀態[2]。
(三)創業資金不足
人民日報在“大學生創業的最大阻礙是什么?”調查結果中反饋,有34%的大學生認為自主創業中資金不足。即我國政府機構在大學生創業“第一桶金”提供中仍然存在著某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在創業資金申請過程中,由于部分大學生缺乏銀行風險規避意識,從而商業銀行在小額擔保貸款中設置了高門檻,即大學生創業信用等級較低,繼而限制了畢業生創業資金的啟動。此外,就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國政府機構在畢業生創業指導過程中,尚未結合大學生創業特點,設置專項資金支撐、創業融資渠道,因而致使大學生在銀行貸款過程中基于缺少擔保人的基礎上,呈現出資金不足問題[3]。同時,由于當前商業銀行在提供貸款過程中始終秉承著“以贏利為目的”的經營理念,從而與大學生創業資金融資背道而馳,形成了創業資金支撐的矛盾格局。
(四)參與力度不夠
首先,政府作為畢業生創業政策的執行者、制定者承擔著統籌、協調職能,但就《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顯示,18-25歲中專以上教育程度青年創業者占創業總量的74%。然而某教育學院調查顯示,53%的大學生表示對學院是否提供創業平臺并不清楚,即大學生在自主創業領域中的參與度仍不足,為此,需政府機構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擴大宣傳力度[4]。
其次,在當代高校縱向教育理念的限制下,致使部分大學生并未經歷系統性的創新、創業培訓,同時由于高校教師缺乏實踐創業經驗,繼而在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過程中呈現出局限性問題,最終影響到了創業教育體系的形成。
三、在大學畢業生創業中發揮政府職能
(一)健全創業保障體系
在畢業生創業推廣過程中,為了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需推動政府機構趨向于“服務型政府”發展,即在大學畢業生創業服務過程中,建構專門的創業服務機構,且設置網絡服務平臺,發布創業信息、政策解讀、政策支持等,以政府、社會、高校間的“三足鼎立”格局,更好地服務于當代大學生創業者,規避大學生盲目創業現象的凸顯,同時解決大學生創業手續辦理繁瑣問題。同時,基于專業服務機構建立的基礎上,在大學生創業項目推廣過程中,需建構公共服務體系,即與縣(市)區合作,實時跟蹤大學生創業中風險控制、風險管理、政策咨詢、創業指導、稅收減免、擔保貸款等領域,全方位指導畢業生創業行為,引導畢業生在創業項目選擇等環節中做出正確決定[5]。此外,為了帶動畢業生創業積極性,需簡化申報、審批手續,同時降低注冊資本限額,并出臺銀行貸款優惠政策,支撐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開展,且通過對大學生創業者的實踐培訓,緩解大學生創業壓力。
(二)完善制度保障
第一,加大《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執行力度,即貫徹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思想,落實“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形成良好的創業服務、創業培訓、政策扶持格局。同時,各省市在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過程中,亦需相繼完善相關政策,且從公平就業、政策支持等角度出發,對《就業促進法》進行推廣,并為大學生提供自主創業培訓平臺,承擔就業促進中的法律責任,增強大學生創業意識;
第二,基于大學生自主創業法律政策完善的基礎上,亦應健全配套措施,即從貸款、稅收、申報項目、融資等角度出發,完善優惠政策,且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明確實施細則,同時對政府職責部門進行分工,繼而以“一站式服務”形式,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綠色政策通道”,緩解大學生創業壓力,滿足大學生創業需求[6];
第三,在制度保障措施實施過程中,應建立專門的辦事機構,監督大學生創業保障機制實施進度,并解決大學生創業各項問題。
(三)構建良好輿論環境
在大學生創業項目推廣過程中,仍有部分大學生處在對創業政策不了解的狀態下,因而在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過程中,政府機構首先應借助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對創業政策進行宣傳,同時注重將創業案例轉化為視頻,繼而通過創業故事視頻鏈接分享形式,提高大學生創業思想,改善大學生創業觀念。同時,為了貫徹簡政放權精神,在創業社會氛圍營造過程中,應加大對優秀創業者的表彰力度,并幫助大學生獲取朋友、家人的支持,最終改變趨向去“正規單位”就業理念,以白手起家創業形式解決自身就業問題[7]。此外,由于在國內創業中,生存壽命小于5年的占據60%,生存壽命處在5年-10年之間的占據20%,因而在大學生創業輿論環境打造過程中,需針對大學生創業風險意識進行培養,即促使大學生在創業項目實施過程中強化自身精神、物質壓力承擔能力,以正確的創業觀展開創業行為。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政府部門在大學生創業中作用發揮時,加強輿論環境的營造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應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
(四)加強高校引導
高校為大學生創業項目核心,為此,我國政府教育機構在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計劃中,應對高校教育做出正確指導。即要求當代高校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應增設創業教育課程,同時注重在創業教育課程開展過程中結合辦學定位、人才培養規格、學科專業等因素的影響,設置創業教育方式,并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培養大學生創業思想。同時,基于創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亦需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以學科原理、專業知識為基礎,建構大學知識體系,繼而將創業理念融入其中,從管理、法律、企業管理、財務等角度出發,對大學生綜合創業能力進行培養。此外,在大學生創業課程設置過程中,需將課程放置于大學生三、四年級,而在大學一、二年級創業課程教育過程中,重點培養大學生擇業觀,且指導學生規劃職業生涯設計[8]。另外,政府機構在高校指導工作開展過程中,亦應利用創業政策,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創業孵化基地,對大學生技術、資金等創業難點做出正確指導。
(五)增加創業融資渠道
為了改善畢業生創業中資金不足問題,需增加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例如,政府機構在大學生創業計劃推廣過程中為了擴大大學生創業資金支撐力度,應實施稅費優惠、創業貸款優惠等政策,且在優惠政策執行過程中,結合大學生創業特點,延長減稅周期、力度,并適當提高小額貸款額度,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適量補貼,規避大學生創業初期資金壓力,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興趣。此外,基于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拓展的背景下,需設置專門的大學生申報貸款通道,同時借助政府機構“服務型”方向的轉變優勢,鼓勵各方資源參與到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如,鼓勵公益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提供大學生創業試驗園、創業孵化基地等平臺,并提供適量的資金支撐,就此消除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資金不足的阻力問題,達到最佳的自主創業狀態[9]。創業融資渠道的拓展有助于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計劃的實施,為此,應強化對其的有效落實,達到高效率大學生自主創業空間。
“自主創業”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打造良好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空間,需借助簡政放權發展背景,對大學生創業項目做出正確指導,同時,在大學生創業教育過程中,我國政府機構應從增加創業融資渠道、加強高校引導、構建良好輿論環境、完善制度保障等層面入手發揮自身在畢業生創業中的作用,且注重提供創業體驗、創業論壇、課題研究等教育平臺,實現對畢業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改善當前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劉艷偉.高校黨組織在推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24(22):257.
〔2〕張波.民辦本科院校與政府在其畢業生創辦小微企業中的促進作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3(21):199-201.
〔3〕陳勇芝.政府在大學生創業中的作用——以欽州學院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15(05):103-106.
〔4〕林旺興.論政府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中第一責任主體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論壇,2012,11(01):110-112.
〔5〕馮乃秋,何莉煒,馮文秋,等.大學畢業生創業帶動就業成功典型調查分析與對策——以河北省為例[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02):88-91.
〔6〕許瑜銘.促進地方高師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研究[J].亞太教育,2016,11(01):273-274.
〔7〕劉善堂,趙紅燦.基于三螺旋模型的畢業生創業促進體系構建研究[J].江蘇高教,2016,12(01):98-100.
〔8〕張靜,趙娜,張競乾.河北省“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情況調研[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13(04):206-208.
〔9〕程潔,韓立明.政府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用中的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6,12(02):178.
(責任編輯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