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朝奉
摘 要 近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對識文斷字基本功提出了新的要求。朗讀能力作為學生素質要求之一,要從小培養,這需要教師作不懈的努力,要讓學生在互助中成長,在競爭中前行,朗讀不應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而應讓學生在學習朗讀中當成一種快樂。
關鍵詞 小學生 小組 互助 朗讀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待朗讀是怎樣一個做法和現狀呢?很多公開課上形式花樣繁復,課文分析細致入微,極盡老師之能事,學生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看似熱鬧非凡,實則都是花拳繡腿,不是什么真功夫,難掩不注重朗讀的事實。當然,這不能怪我們的老師,因為他們自己學習的時候跟現在教學的時候差不多,他們的老師也是這么教他們的。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的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不是每天都在讀書嗎?不對,那是念字,根本不是朗讀。什么是朗讀,各家有家看法和定義,但有一個基本點可以確定的,那就是讀者要帶著感情,讀出畫面感,讓聽者如臨其境,那才叫真正的朗讀。中國傳媒大學鄭偉教授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朗讀要從孩子抓起。”
鄭偉教授曾做過一個教學實驗。過程是這樣的:鄭偉教授先找了八個孩子,想教他們學習朗誦。開始鄭教授的實驗進行得并不順利,想讓這八個孩子規規矩矩地坐著學習普通話發音,但孩子很難坐上二十分鐘,這讓鄭教授很頭疼。
后來鄭教授的改變了做法:把8個學生分成兩組,選出小組長,讓組長去管理自己這一個小學紀律和學習,老師用分數分別對紀律,學習狀況予以打分,引起孩子競爭意識,并用小物品作為獎品。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熱情,在不長的時間里,孩子們背誦了很多東西。
現在,在網上跟著鄭偉教授學習朗誦的中外兒童有兩三千人次,成人更是達到了一萬多人。
其實,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完全可以移植鄭偉教授的做法,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聲情并茂。
1組內互助,組間競爭
學習是需要幫助的,也是需要競爭的。學生在同學的幫助下成長是非常快的,競爭意識的引入會激發學生積極上進的進取心。而這些需要搭建好小組,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一個好的小組長可以讓老師省心省力不少,同時他(或她)可以在紀律和學習上起到模范作用。同學之間的互助,讓同組學生之間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讓組與組之間進行競賽,在相互的競爭中,能充分調動學生進取的精神,使他們的學習始終處于亢奮狀態之中。
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當中,我讓學生先自個試讀,然后在小組內你讀我聽,我讀你聽,給讀者提出建議。組內再抽出個人在全班展示,由別組的同學給朗讀者提出問題和評價,讓學生得到提高。這樣,學生讀的時間多,老師講的時間少了,學生真正學到的東西,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內化了。
2緊抓生字教學、植入方法
生字生詞的準確朗讀和識記是我們進行朗誦教學的基礎,學生不積累一定數量的生字和詞組,要他們朗讀又從何說起呢?任何一幢高樓都是建立在一磚一瓦上,這些磚瓦的質量當然越好,高樓的質量就越有保障。
朗讀中,文字背后的溫度是要學生去用心觸摸的。網絡上經常有一個詞語叫“走心”,學習任何一樣東西,走不走心很重要。但是學生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朗誦方法,哪怕是一句一句的教學生跟讀,讓學生在學習朗讀和背誦中習得一些朗誦的技巧,培養學生的語感。不然,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豈不是空中樓閣。比如,讀詩句或者散文時,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畫面感。你得讓學生在頭腦中不斷產生實物的影像,這在專業術語叫情景還原,雖然我們不必把那些專業術語對學生講解,因為它們確實太深奧。但我們可以用一些操作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一些基本的朗讀方法。比如,在學生讀“仙女”這一詞語的時候,應該讓學生想到仙女的美麗,心里產生愛慕的感情,他們讀時就大不一樣了。王崧舟老師在讓學生讀文章時,就采取過很多類似的經典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鑒。
當然,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老師只要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學生就可以通過聽,獲取到一些朗讀的方法和技巧。
在學生獲取一些基本的語感后,如果老師給他們一些機會,他們就能不自覺地進行語言的二次創作。雖然他們讀出來的東西顯得有些稚嫩,但對他們以后的長足發展,起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3鼓勵式教育,寓教于樂
有人做過這樣整體上實驗:一只青蛙關在透明的玻璃罩子里,它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想跳出這個透明的牢籠,但都于事無補,不能越雷池一步。它灰心了,不再做任何努力。人們撤去玻璃罩子,青蛙本可以獲得自由了,但它仍然不再有任何想跳開的舉動。我們人也一樣,打擊太多,人們奮進的動力就越小。
不管是大人或者是小孩,都需要不斷地予以鼓勵,才會不斷進取。在學生學習朗讀過程中,教師和同學的不斷鼓勵,對學生的成長是必須和必要的。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輕輕的話語,也可能助力學生成為一代名家;一個小小的分數,一個小小的獎品,可能是不起眼的,但對學生而言,意義卻非凡。反之,老師有時對學生不經意的一句差評,卻可能毀掉學生的一生。
我們得隨時注意讓學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可能。教師要隨時保護著學生上升的空間。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朗讀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那學生的成長就可觀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可能成為他繼續學習的無窮動力。
4結語
朗讀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不懈的努力: 朗讀是一種享受,讓你我每天在這種享受中度過;朗讀要從小去培養,讓下一代從小在朗讀中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