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亮開
摘 要 在高職院校中實施人文關懷是高職教育特殊性的根本要求,要從學生的需要、成長、個性發展、品德等方面構建人文關懷的內容,并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以及網絡建設等途徑來實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導人們形成正確思想的行為科學,是培育精神,啟發人們的思想政治覺悟,提高自我認識能力,激勵意志的一種教育活動。人文關懷是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來的“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圍比較狹隘,僅限于起到教育人的作用,現在提出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現了政黨和社會對人的關懷,而這種關懷,則更多的應該體現在我們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職院校由于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職業學院,強調的是學生的動手和實踐操作能力,從而致使一些教師和學生管理人員在不同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基于此,本文就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行人文關懷的必要性、內容構建及方法途徑作粗淺探析。
1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是指關注學生的個性、情感、需要、人格等,其目的是使學生成為理想遠大、品德高尚、有創新能力、凸顯人文特色的高職人才。在高職院校中實施人文關懷是高職教育特殊性的根本要求,是高職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教育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
高職教育特殊性的根本要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明確的專業方向性。高職教育的專業方向性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價值引導,以避免實用性的專業化和技能化教育造成人們精神上的單調與萎縮。通過人文精神的價值引導,使學生學會關心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未來,將所學習和掌握的科學技術應用于對社會有益的地方。二是高職生的各方面素質與本科生相比普遍偏低,他們的心理狀況和他們所面對的環境都決定了他們更需要人文氣氛、人文環境和人文精神的陶冶。三是職業教育直接面對的是市場,缺乏人性、人情味和人文精神的所謂技術型“人才”,在激烈緊張甚至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肯定是不行的。
人文關懷是高職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本質的全面豐富和展開,是對人本質的全部而真正的占有。高職院校因長期以來缺乏人文教育導致了學生文化素養較差、自身的工具化、人格上的殘缺、辨別是非能力差、思想認識水平低、心理脆弱等等。人文關懷一方面可以使人文內容內化為學生的人格,轉化為學生的信念,從而提高其思想境界,開闊思路,增強審美能力,陶冶性情,培養高尚情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發展創新、創造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主要內容
(1)關懷學生的需要。需要是推動學生進行活動的內部原動力,是激勵學生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的內在原因。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對學生的需要給予充分的滿足,從而激發他們的各方面熱情。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要正確分析學生的需要,對那些正當的合理的又有條件的需要應盡量滿足,對那些長遠的目前還不具備條件的需要要講清道理;二要把握需要的層次性,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知識面、個性和道德素養等情況的不同而區別對待;三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2)關懷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人的發展是人生的重要目標和理想追求,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的發展。傳統的教育由于受“社會本位”的影響,使學生完全處于異化狀態,造成了學生的片面發展和人性方面的缺失。高職學生學歷層次低、自信心不足等特點決定了更應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給予更多的關懷,讓他們在學校能夠刻苦學習、努力成材,畢業后能順利就業,工作后能愛崗敬業。
(3)關懷學生的個性發展。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應著力于學生的個性培養上,主要是關懷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性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品質,健全人格。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人性化教育,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創造性得以發揮,良好的個性品質得以塑造。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著力塑造學生的主體性品質,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知識建構、能力培養和性格塑造上的重大作用。
(4)關懷學生品德的提高。良好的品德不僅是社會對人的要求,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靈魂和品德,具有精神價值。目前不少高職院校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主要目標,狠抓專業課程的建設,在不同程度上忽視了人文學科的建設,這必然導致學生畸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就是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以健康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未來社會的種種挑戰,以豐滿的人性為基礎去追求人生的真諦。
3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人文關懷的基本途徑
(1)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系統地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利用課堂這一載體培養人才,發揮其育人的功效,要多下工夫,使抽象理論通俗化,使大道理樸實化,使課堂藝術化,增強其感染力,讓學生愿意上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做到結合實踐教學,結合時事、結合生活實際、結合人生實際實施快樂教學,要發揮自身人格力量的作用,時刻以其自身的素質感染和影響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這種影響力能夠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潛移默化地發生作用。
(2)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具體來說,校園文化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黨、團組織和班級社團活動。二是校園學術和文化活動。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組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張揚其個性,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高質量的人文講座、高水平的報告會也能促進學生從多方面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三是校園硬件建設。高職院校通過發動學生參與校園綠化、教室美化等活動,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審美教育,從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3)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連接書本與現實,學校與社會的橋梁,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是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陣地。事實證明,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深受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的政治熱情和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增強學生的人性品質,增長學生的才干,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
(4)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我們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校園內,而應該主動把學校教育與家庭和社會結合起來以形成合力培養人才,更何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和核心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具體途徑為:一是多方聯系,凈化家庭、社區環境,為大學校園提供良好的周邊環境,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家庭環境;二是學校、家庭和社區整體推進,共同育人。
(5)凈化網絡。一是創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滿足學生的需要;二是加大網絡文化和網絡道德的宣傳力度,讓學生以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上網;三是加大網絡的監控與管理,通過網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網絡法制、責任、政治和安全意識教育,確保網絡健康有序運行,確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
通過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進行人文關懷的具體剖析,我們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并且進行必要的自我反思,根據提出的解決辦法加以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大力實行國家提倡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方案,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關注和發展,讓教育在以后更加明朗,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關注的同時加以引導,讓其在更加正確的方向發展,盡到我們教育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王東莉.人文關懷,當代學校德育的邏輯起點[J].思想政治教育,2005,(2).
[2] 金秀蘭.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遼寧教育研究,2004,(9).
[3] 丁鋼.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態鏈[J].江蘇大學學報,2004,(4).
[4] 孟慶男.論素質教育的人文關懷[J].教育探索,2004,(11).
[5] 劉波.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與調適[J].北方貿易,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