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摘要:小學語文不僅是了解中華文明的基礎,同時也是小學生了解和掌握其它學科的根本,我們語文教師對于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充知識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因材施教,運用多種方法啟發和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小學語文;培養
小學語文不僅是了解中華文明的基礎,同時也是小學生了解和掌握其它學科的根本,我們語文教師對于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充知識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具備學習的動力、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讓學生認識閱讀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該嘗試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方式,讓學生大量閱讀各類書籍,提高自身閱讀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好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輔助設備增加閱讀趣味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日益重視,大量現代科技手段、人工智能已經廣泛運用于教育。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通過聲音、動畫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小學五年級上冊第10課《嫦娥奔月》(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播放相關視頻,學生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嫦娥奔月的真實場景,以及后羿深情的呼喚。課文最后,告訴學生,因為發生了這么一個感人的故事,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中秋節,那天我們才能吃上美味的月餅。這樣,我們就把聲音、圖像、和現實生活中的中秋節聯系在了一起,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趣味性。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通過創設情境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去領略和感受語文教學的無限魅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課文的記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上小學五年級上冊第17課《黃果樹瀑布》(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時,首先給學生播放一段介紹黃果樹瀑布的相關視頻,讓其陶醉于氣勢宏偉的美麗景色之中。當展示到“水簾洞”時,告訴學生們,大家非常喜歡的《西游記》里的的水簾洞就是在這里拍攝的,這就是傳說中孫悟空居住的地方。通過情境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后,讓他們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培養閱讀能力的幾點嘗試
要想培養好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應該特別注重和加強對其閱讀措施和方式方法的引導。
(一)強化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自主閱讀能力的強化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環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把怎樣培養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放在首位,讓他們在快樂中閱讀,從而激發其無限的想象力。
(二)有感情地進行角色表演
在進行課文閱讀之前,我們學生應該把自己想象成課文中的某個角色,按照該角色的身份、語氣、感情色彩來閱讀課文。這樣更能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如:在上小學五年級上冊第23課《林沖棒打洪教頭》(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時,可以讓學生按照小組扮演不同的課文里的人物,根據課文情景,按照相符合的語氣和神態朗讀其所說的語言。通過有感情地進行角色表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獨立探索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閱讀方式和方法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閱讀特點、語言習慣、表情動作等特征來對其閱讀作指導,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去探索、總結出最適合自身特點的閱讀方式和方法。比如,我兒子在剛學習閱讀的時候,坐姿不端正,遇到不認識的字時就喜歡問我,閱讀時沒有感情色彩。這時候,我就教他:在閱讀的時候坐姿應該要端正,不能歪歪斜斜;遇到不認識的字要自己去查字典并把拼音寫下來;閱讀時一定要有感情色彩。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他在閱讀時還會伴有動作和表情,漸漸地,他喜歡上了閱讀。
(四)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由于現存的小學語文教材的限制,制約了學生閱讀材料的來源。教師和家長應該多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有許多優秀的兒童讀物,它們的情節引人入勝,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安徒生童話》、《曹文軒兒童讀物》、《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等。我兒子在剛讀三年級時,我讓他閱讀《安徒生童話》注音版,剛開始時他不想讀,于是,我就主動和他一起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和討論一些他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和知識點,并問他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在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當讀到小女孩出去賣火柴時我問兒子:“她為什么要去賣火柴呢?”,“為了賺錢!”?!皬男∨⒌拇┲虬鐏砜?,她的家庭富有還是貧窮?”,“當然是貧窮啊”。“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小朋友,你會用什么幫助她呢?”,“我會把我的壓歲錢和零食全部給她”。通過這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和啟發他的閱讀興趣,還培養了他的憐憫之心。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特別注重加強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他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