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貴敏
摘 要:在歷史教學中,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把歷史知識的重點難點作為中心,從不同的方向形成分支,使知識成網狀結構,讓學生一目了然地掌握所學內容。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是教學的創新。教師要教給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高效完成學習內容,推動教學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歷史;高效教學;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1-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63
初中歷史教材中包括很多知識點,要記住這些知識點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和記憶,利用導圖把相關的知識點聯系起來,通過色彩鮮艷、條理清晰的圖示進行記憶,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令其條理清晰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一、思維導圖對學生學習歷史的促進作用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教學,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繪制導圖,用符號、主要字詞、線條和顏色繪制樹狀的圖案。圖案成發散狀態,學生可以從重點內容中引出多個小分支,利用思維導圖記住教材中大量的知識點,并條理清晰地構建知識體系,促進歷史思維的發展。在結合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時,學生的記憶不會發生混淆,這是由思維導圖的條理性決定的,學生通過觀看顏色鮮艷、線條清晰的圖案,能在腦海中產生深刻的印象,把大量的信息轉化成思維導圖刻畫到腦海中,對學生的學習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1.思維導圖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色彩鮮艷、線條活潑的形式表現出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把知識條理化,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2.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歷史知識的記憶,可以讓相關的知識構建一個樹狀的體統,學生在記憶知識時有較強的邏輯性,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思維潛力,促進歷史探究能力的提高。
3.在運用思維導圖學習過程中,學生把一個個知識點構成一個個樹狀的知識結構,在分析歷史問題時,能快速地從掌握的知識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解決問題。
二、思維導圖有助于加深對重點知識的掌握
思維導圖是以重點內容作為核心,以關鍵詞作為聯系,建立樹狀圖形的一種模式。在繪制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找出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從重點知識出發,找出和它有關聯的知識點,構成從中心出發,向四周擴散的圖案。在思維導圖的作用下,學生能有效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完成導圖的繪制,能加快他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樹狀的知識體系引導下,學生能從重點內容聯想到各個分支上的知識點,有助于加快他們的記憶速度。在開展思維導圖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讓他們掌握思維導圖的正確繪制方法,改變被動的歷史思維模式,運用創新思維分析和思考歷史知識,學會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歷史問題,有效促進學生歷史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根據歷史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思維導圖的運用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學時,學生需要以學習任務為指導,把教材中的知識點連接起來,構成以重點內容為中心,其他知識為分支的思維導圖。把思維導圖作為記憶和學習的載體,有助于學生綜合全面地掌握所學內容,并產生深刻的記憶。下面以《甲午中日戰爭》為例分析思維導圖的運用。
1.教學目標。在《甲午中日戰爭》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甲午中日戰爭概況,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為什么稱作甲午中日戰爭,戰爭中的重要戰役及鄧世昌的事跡,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影響等。要掌握這些重要內容,只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是很困難的。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思維導圖分析和運用的方法,把分散的知識點條理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2.思維導圖學習方法的實施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全面了解甲午中日戰爭。在直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產生了好奇心,他們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識,積極主動地進行教材內容的探究。在整體上閱讀歷史教材內容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把教材中設計到的知識點畫出來。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原因和經過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借助思維導圖掌握了分散的知識點。
3.小組合作完善和補充思維導圖。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學生出示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對于繪制不同的地方進行討論和分析,找出正確的繪制方法。在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還要對思維導圖中的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讓他們建立系統、完善的思維導圖。通過小組合作制作的思維導圖,涵蓋了教材中的全部知識點,以此進行知識的復習和記憶,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小組中的繪制情況,對于繪制較慢的小組,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找出原因,并進行指導,使每個小組都能在合作過程中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加快教學進度。
4.歸納和總結。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分析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足。通過和教師討論掌握有效的解決方法,逐步提升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創新學習方式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為創新教學中增加新的教學經驗。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作為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把分散的知識點繪制到思維導圖中,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如何繪制思維導圖,利用導圖對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進行記憶,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為進一步提高歷史綜合能力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健花.如何將思維導圖法有效融入歷史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4(4):95.
[2] 劉海燕,關山.歷史課堂“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及其運用[J]. 成人教育, 2013(3):120-121.
[3] 趙國慶.概念圖、思維導圖教學應用若干重要問題的探討[J]. 電化教育研究,2012(5):78-84.
[ 責任編輯 張宏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