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昌友+林可可+趙雙
摘要:當前,國內小學生野外生存訓練措施得力,內容豐富有趣,作用積極。為全面提高小學生素質,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得到真正的鍛煉;培訓機構應加大宣傳力度,讓家長和學生知曉并接受;政府應立法,使其有法可依。
關鍵詞:小學生 野外生存訓練 現(xiàn)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2-0177-01
野外生存訓練在國外一些發(fā)達國家已開展很久,而我國直到2002年才開始重視起來。[1]小學生野外生存訓練是培養(yǎng)小學生在復雜的惡劣環(huán)境下的生存能力,鍛煉小學生面對巨大壓力和困境時的意志力,激發(fā)小學生自信心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的有組織、有目的的訓練。
一、小學生野外生存訓練的現(xiàn)狀
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司體育處處長李克異說:“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是一種全新的體育課內容,不僅打破了體育課程長期以來形成的封閉格局,而且還將豐富和完善我國高校體育的課程體系,使學生在增長知識、鍛煉身體陶冶情操之余,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2]但由于學校對于帶領孩子參加野外生存訓練活動大多持保守甚至拒絕的態(tài)度。一些針對小學生的野外生存訓練的機構在一些大都市應運而生,我們以成都市為例,對目前市場上一些關于野外生存訓練的機構進行了相關調研,當前,小學生野外生存訓練的現(xiàn)狀如下:
1.措施得力,安全有保障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成都市的野外生存訓練機構的安全措施已相當成熟。他們以嚴格的標準選擇活動場所,一些完全符合要求的處所甚至被他們租賃下來作為基地。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家長帶領孩子到指定地點,親手交給訓練營的教練,帶上身份名牌上車后,交接才算結束;而整個訓練活動結束時,孩子在車上等待,等到家長和教練確認完畢,孩子才下車跟隨父母回家。參與訓練活動的教練們都受過專門培訓,持有紅十字發(fā)放的急救員證,車上更攜帶有一些常規(guī)藥品以備不時之需。在飲食安全方面,機構與固定的餐飲機構合作,統(tǒng)一安排餐品,盡可能地提供安全美味健康的食物,保障孩子們的用餐安全。
2.內容豐富、有趣,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參與熱情
野外生存訓練機構的活動豐富多彩,有迷失叢林、田野覓食、真人CS山地戰(zhàn)等。 以較常見的CS真人大戰(zhàn)為例,在CS真人大戰(zhàn)過程中,小戰(zhàn)士個個神情愉悅,臉上自然露出由衷的笑。這些都強有力地證明了活動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小戰(zhàn)士們喜歡參加野外生存訓練,與參加其他課外活動(如:參加補習班學習奧數(shù)、音樂、美術等)相比,抵觸情緒幾乎為零。訓練營的教練在對活動的策劃上,很大程度地考慮到了孩子們的心理,開展的目的都是為了愉悅孩子,增強其受訓意愿。
3.作用積極,鍛煉了小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理解、分析、判斷能力
以真人CS山地戰(zhàn)為例,小學生CS真人野戰(zhàn)的關鍵是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理解、分析、判斷能力,增強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提升小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學習能力等。從教練帶動學生做準備活動開始,在選好隊旗隊徽隊歌后,經(jīng)過教練講解槍支的拿法、瞄準、射擊,作戰(zhàn)的戰(zhàn)術、隱蔽、防守、進攻等,到真正進行真人實戰(zhàn)訓練,整個過程都貫穿著學習與提升。這種野戰(zhàn)增強了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了他們團體協(xié)作、顧全大局的思想,鍛煉了他們的理解、分析與判斷能力。
二、小學生野外生存訓練的對策建議
1.家長應給孩子一個獨立成長的機會
當前,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保護太過謹慎,以至于孩子不能盡興玩耍,釋放自己。參加野外生存訓練的學生更是家庭條件良好,物質生活優(yōu)越,自理能力弱。這樣的小朋友,性格難免驕縱,自我意識旺盛,紀律性差,學員間的摩擦頻頻出現(xiàn)。家長們應讓機構設計活動項目時在安全的前提下,對孩子的能力進行合理評估,設計一些挑戰(zhàn)難度更高的活動,使孩子們能得到更多鍛煉,成長為更優(yōu)秀的人。
2 .培訓機構應加強宣傳,讓野外生存訓練真正活躍在人們的視線里
大多數(shù)小學生未曾接觸野外生存訓練,參與度還很低。對此,培訓機構應加大宣傳力度,培養(yǎng)、訓練更多的專業(yè)人員,完善相關體系,讓更多家長和小學生知曉并接受這項活動,吸引他們的積極參與,讓小學生在野外生存訓練中學會更多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3.政府應明確立法,使小學生野外生存訓練有法可依
山東省人大代表楊玉華認為,學校不敢進行野外生存訓練的主要原因就是缺法律保障。[3]經(jīng)過對一線老師與小學領導的訪問,我們發(fā)現(xiàn),這的確是學校課程活動設置的一個重大考慮。因此,建議國家明確相關立法,細致劃分責任歸屬。有了法律的保障,我們相信學校方面的野外生存訓練一定能夠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開寶.論青少年野外生存訓練的價值[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6):28-29.
[2]孫娟.大學生野外生存體驗“苦盡甘來”[N].中國青年報,2002-06-03.
[3]周國芳.“校外活動‘放不開,省人大代表楊玉華建議:校園安全立法應明確責任范圍”[N].齊魯晚報,2015-02-0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