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幾何畫板作為數學教學的輔助工具,一經問世就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幾何畫板的出現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與生動性,這對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無疑起到了促進作用。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深入淺出的講解了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作用。
關鍵詞:幾何畫板 小學數學 圖形 口算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幾何畫板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結合,可以使教學更加形象生動,特別是它能夠進行動態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展示數學思維形成過程,更好地激起學生的探索熱情。
一、運用幾何畫板隨機出題,提高口算計算能力
口算是指不借助工具直接通過思維,求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口算具有計算速度快,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廣泛的特點。眾所周知,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堅持經常練習,才能逐步達到熟練的程度。一、二年級口算能力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高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但一味地讓學生反反復復枯燥地練習,學生的興趣較低,效率不高,學生越算越沒心勁。起初,我利用上課前幾分鐘每堂課都對學生進行練習,但好景不長,學生練了幾天就覺得沒興趣了。為此,我大傷腦筋,怎樣才能把學生練習口算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呢?
只有提高學生們的興趣才能讓他們樂于練習,而不覺得乏味。我利用幾何畫板解決了這個問題。利用新建參數及動作按鈕的設置制作了加法出題器。通過點擊出題按鈕,屏幕會隨機顯示一些加法口算題,點擊答案按鈕會顯示答案,點擊實物演示就會出現小正方形模擬實物,這樣可以幫助比較慢的學生。同時對學生激勵、表揚。這樣一來,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了,都搶著回答。而且讓學生點擊出題,學生們會看誰點出來的題最能難得住同學們。教師也省得費心思出口算題。如圖1所示:
圖1 口算20以內加法出題器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的情緒一直很高,于是,我又根據教學內容對出題器進行了修改,讓學生練習20以內減法、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每次修改只要更改參數的范圍就可以了。后來我又把口算器應用在乘除法口算上,利用出題器進行乘法口訣練習,除法口算題練習。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們的口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筆算能力和估算能力也都隨著得到提升。真沒想到,幾何畫板整數口算出題器讓我的學生愛上口算。
二、運用幾何畫板動態演示,提高學生空間感知
幾何畫板的動態演示功能可以在平面上輕易實現,更能在立體空間上動態演示。人教版教材通過增加觀察物體這塊內容來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但在實際教學中,實物操作觀察不容易想像理解,學生很難純粹從一個方向觀察物體,而且像圓柱圓錐等圖形容易受到光線影響,覺得看到的不是平面,而是立體。幾何畫板提供的三視圖制作,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態演示,類似中學的投影方法理解不同角度看到的圖形,充分體會到圖形在不同角度之間的位置關系。如五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例2后面練一練中的圓柱和正方體的組合圖觀察。
三、運用幾何畫板驗證公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公式、定理、定律、推論是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最難理解的重點和難點。對于這些既成結論,單純的死記硬背不僅效果不佳,而且學生在解題時也無法做到融會貫通。因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幾何畫板的優勢,在操作中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如,教學“圓的周長”,為引導學生從實驗得出圓的周長公式,通常我們的測量方法有兩種,即繞線法和滾動法。
例:(摘錄部分教學設計)圓的周長操作驗證
⑴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注意要求組長分好工,誰來測量、計算、記錄、匯報。
⑵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進行指導幫助實驗有困難的學生。
⑶匯報在實驗中,圓周長的測量方法。
師:誰先來說說,如何測量圓的周長?
預設:
生1:用一條長線把圓繞一圈,握緊兩個正好連接的端點,把線拉直,量出圓的周長。
師: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稱為繞線法。(板書:繞線法)
生2:在圓上取一個點,做個記號,沿著直尺滾動一周,即可測量出圓的周長。
師: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稱為滾動法。(板書:滾動法)
對于圓的周長,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把圓周長的這條曲線轉化成了直直的線段來測量,也就是化曲為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手工可能做到精細,但大部分學生得出的結果可能不理想,做這個實驗既費力,又費時,如果不做這個實驗,學生沒有感性認識,對圓周長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就有很大的困難。利用一般的教學軟件制作雖然能實現手工實驗的效果,但要實現滾動到點的演示過程會不夠方便和準確。
在幾何畫板制作出的圓的周長滾動實驗中,可點擊“旋轉”按鈕,就能讓圓轉動,并留下軌跡。就可以看到無論圓從左邊轉還是從右邊轉圓的周長不變。此動畫的優勢還在于能實時顯示可變化的度量值(一般的多媒體制件平臺無法做到),還有可以設計速度和方向。(見圖5)由于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的過程,學習時不僅用自己的腦子去想,并且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用,用身體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體驗。這樣的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強調的體驗性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實現了有效學習。
總之,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能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真正實現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加大課堂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目標。今后,我們還應不斷總結與實踐,為切實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杜云云,徐海峰.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華夏教師》,2015年6期.
[2]張建森.小學數學教學中幾何畫板的應用.《新校園(上旬刊)》,2013年8期.
[3]謝澤慶.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考試與評價》,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