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 要:我國國家教委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音樂教學大綱中已明確地將器樂教學列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器樂教學是學生學習樂器的關鍵期,不容忽視。因此,近兩年在小學課堂器樂教學中一直進行器樂教學的研究,現以陶笛教學為例,就如何提高課堂器樂教學談幾個有效的策略,以供探討。
關鍵詞:小學器樂;激發興趣;教學模式
器樂教學引入音樂課堂不僅為音樂教學增添了新的教學內容,也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和音樂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對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筆者近兩年在小學課堂器樂教學中一直進行器樂教學的研究,現以陶笛教學為例,就如何提高課堂器樂教學談一點體會,以供探討。
一、選擇適合的課堂樂器
器樂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既是很好的音樂實踐,又能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自新課程開展以來,筆者一直致力于器樂進課堂的教學研究。先后在課堂上嘗試開設了豎笛、葫蘆絲以及系列自制樂器等課程。但因我校每個年級有10個班級,每個班級的人數都在50人上下,在學生數量多的情況下,發現有些樂器在課堂中運用時聲音嘈雜,學習效果不佳。為了能找到更適合我校音樂課堂教學的樂器,2014年我先購買了六孔初學陶笛,開始學習研究,發現古色古香的陶笛哨口發音、吹奏簡單、音色迷人。它音色優美、柔和、細膩,且易學、易吹,同時精美小巧的造型還方便攜帶,是一種既高雅、大方又樸實、精致的大眾化樂器。在校領導和家長的大力支持下,我先選擇一個班級進行教學實驗,實踐證明,陶笛進課堂是非常受學生、老師和家長歡迎和大力支持的,現在我校共40個教學班級開展了陶笛課堂教學。
二、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器樂進課堂保駕護航
筆者根據近2年的教學積累,現以陶笛教學為例,就小學課堂器樂入門教學談一點看法。
課堂器樂的順利開展應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條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樂于表現。所以老師可以基于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認知來設計、組織相關內容,有時甚至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當然一些基本功的訓練還是必要的。
1.器樂基本練習必不可少
在器樂教學中要著重注意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要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堅持下去。要求過高、過急、進度過快會使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吃力而失去興趣和信心。學得快一些、多一些當然更好,但必須打好基本功,以全班大部分學生掌握為前提,真正做到這些是很不容易的。
2.每課必練:每堂音樂課課前5分鐘是陶笛基本功練習時間,分別以跳音和連音兩種方法吹奏音階、音程。學生的音階和音程熟練了,一般的歌曲吹奏就不會有問題。
3.編撰校本教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內容
為了將課堂教學歌曲也能用陶笛吹奏出來,筆者與其他音樂教師將小學現行人音版教材中適合中音陶笛吹奏的歌曲全部篩選出來,分別編撰成《陶笛聲聲奏童年》低段版和高段版陶笛譜的校本教材,學生在學會教材歌曲后,看著陶笛譜教材,直接吹奏教材歌曲,高段教材還涉及了適合兩聲部吹奏的歌曲,為教師更好地開展課堂器樂教學奠定了基礎。
4.選擇多樣的評價方式: 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在吹奏能力上就會出現兩極分化,教師要及時進行分組評價,并在兩組中開展“你追我趕”的演奏比賽,在能力較強的學生之間開展每課一賽,也就是每節課依次選兩位學生比賽看誰會吹的樂曲多;在能力較弱的一組中也開展每曲一賽,對同一首樂曲看誰吹得更完整流暢。
三、 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和演奏功底
2014年筆者將新型課堂樂器陶笛引入課堂前,首先加強了自身陶笛吹奏的基本功,經常會在課堂中給小學生吹奏一曲,同時筆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基礎,選擇了六孔中音陶笛作為小學生的課堂樂器。在正式授課前,為學生精心準備一場介紹陶笛的講座。學生被這小巧可愛、音色優美的樂器深深吸引,于是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開始了陶笛的學習。
在開展陶笛教學的同時,筆者不失時機地展示平時有心收集的有關陶笛的各種資料,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又為學生吹奏12孔陶笛,讓學生不斷地開闊眼界,使學生對陶笛樂器始終處在充滿興趣的狀態中,從而使學生更主動地、滿懷興致和熱情地高效學習陶笛。
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生活熱情和藝術感染力
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證明,如果把音樂課教學僅僅局限在教室里,老師教唱,學生學唱,容易使學生產生單調、枯燥的感覺,特別是器樂教學,很難在課堂內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學習有更多的選擇性,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1.以賽代訓,和諧發展
學生在掌握一定的陶笛演奏技巧后,僅限于課堂的活動內容已遠遠滿足不了他們,教師應及時打開課堂之門,讓學生把優美動聽的笛聲吹向校園。在同年級的10個班級之間開展合奏比賽,在班級間開展個人獨奏賽,以賽代訓的方式,提高學生陶笛演奏水平。
2.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藝術感染力
色彩繽紛的校園文化活動既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提高校園文化的水準,也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陶笛的興趣和特長,提高學生的藝術才能。讓學生的陶笛為學校教師的禮儀操伴奏,師生同臺,吹奏與表演相結合,使舞臺效果更美,學生的吹奏更有藝術感染力。在學校的道德大講堂舞臺上,為來賓獻上一曲曲悠揚的笛聲,不但點綴了舞臺,更增強了學生練習陶笛的自信心。
3.開展學生陶笛社團,為陶笛愛好者開辟更好的發展空間
音樂無國界,樂器無大小。雖然陶笛嬌小不顯眼,但能演奏出動聽美妙的音樂確是不爭的事實。我校充分利用“陶笛”特色教育活動的優勢,主動參與班級和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學生陶笛社團,為陶笛愛好者開辟更大的發展空間,學生不僅更喜愛陶笛了,更樂于展示了,而且還從活動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特長生”,為校取得更多榮譽。
現在,在學生課余時間漫步于校園,隨處可見、可聞學生悠揚的笛聲,盡管學生的動作不夠嫻熟、姿態不夠優美,笛聲沒有達到專業的境界,但在我們為他們搭建的舞臺上,他們收獲了學習的快樂,收獲了自信,并且也陶冶了情操。
我校作為陶笛進課堂的實踐者之一,在三年的教學中我深深感到要上好樂器課,要讓學生更進一步學習陶笛,提升演奏技巧,“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發展的空間,讓每一株幼苗都成長為參天的大樹”。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技之長,在音樂的世界里找到自信,獲得成功。也希望我校的特色之路從一般走向成功,最終邁向成熟。
參考文獻:
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誗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