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雯
摘 要:魯迅曾說:“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會變成這樣的?!彼闹v話在當時引起哄堂大笑。時代的車輪到了21世紀,電影已經走入了課堂,國內的研究有發起人雷禎孝,畢業于北京大學的他在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電影教育專業委員會官方網站提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看萬部電影”“不要讓學生看所有的電影,讓所有學生看最好的電影”等的號召,2006年1月7日CCTV新聞頻道《小崔說事》采訪他及他的電影課,指出未來的課程趨勢,一定是“課行”“課文”和“課影”交相輝映、相輔相成、攜手并進、互補雙贏的局面,簡稱為“交響課程”。2012年《中國教育報》開展了《電影課大有可為》征文活動,吸引了眾多的校長和教師參加。
關鍵詞:電影教學;小學語文;五部曲
電影,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是一門容納悲喜劇與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電影里面有人文地理、歷史遺跡、政治經濟、英雄人物等與語文單元主題教學相符合的材料,例如,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外國的經典名著幾乎都拍成了電影。在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時,切合主題安排電影課,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國外大部分學校有電影欣賞課,屬于選修科目。但是目前國內的小學沒有普及電影課程,讓電影依附于語文課程,與語文教學融會貫通,相得益彰。電影如何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呢?奏響“五部曲”,發揮電影的最大價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選”——辨別良莠選電影
電影跟藝術一樣,良莠不齊。小學生如同幼苗,需用心“施肥”,否則容易長歪。有些家長帶著孩子隨意出入電影院,讓孩子接觸到一些黑幫火拼、崇拜金錢等不健康的東西,久而久之,孩子以為這是社會的主流文化,會在不知不覺中受浸染。
因此,電影教學每個學期觀看電影5~8部,不僅在數量上要控制,而且在質量上更要控制。凡是要求學生觀看的電影,教師務必先看。如果電影有情節稍不適合小學生,在觀影前,或陪同觀看的時候,要跟學生解釋清楚。也可以按下暫停鍵,跟學生交代幾句,打消孩子的疑慮,讓孩子有思想準備,順利觀影。比如,《哈佛女孩》講的是女孩身處吸毒家庭,但她自強不息,讓生命綻開了荊棘花,終于考進了哈佛大學。關于她父母墮落、頹廢與不堪的情節,還是需要陳述善惡的。
除了內容的甄選,還得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來選擇。比如《放牛班的春天》,一片贊譽,好評如潮。但究竟適合幾年級的學生觀看呢?二三年級的孩子看得懂嗎?經過商討,確定這部影片適合五年級的孩子觀看。
語文教材是根據單元主題來編寫的,有“愛國”“親近大自然”“走進古典名著”“童年記憶”“科學道理”“名人故事”等主題,電影與單元主題內容相結合將發揮更大價值。例如,主題“親近大自然”,學習了《桂林山水》,讓學生觀看《劉三姐》,孩子在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的同時,對祖國的山山水水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觀”——陪伴欣賞觀電影
布置學生在家里觀看電影,孩子看了嗎?看懂了嗎?難以落到實處。因此,教師擠出時間來,利用兩節多課的時間,陪伴學生欣賞一部影片,事倍功半。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
電影課一般安排在周五的下午,學生經過一周的學習,很疲憊了。這時觀看電影,既有休息放松的目的,又不露痕跡地啟發孩子的思維。在這里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不要放任孩子們單獨在教室看。有些教師就是這樣,播放一部影片,然后自己跑回辦公室,喝茶、聊天、吹空調等,而學生觀看效果如何,絲毫不知。
要想發揮電影的最大效益,教師坐在學生中間,靜靜地陪同,會影響孩子們的態度,孩子們勢必同老師一樣,安安靜靜地欣賞影片,凝神專注,靜靜思考,受益匪淺。
教師還可以在電影最精彩的地方或學生疑惑不解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簡單地解釋解釋、點撥點撥;或者在電影轉折處鋪墊鋪墊,久而久之,學生的鑒賞力會提高,如同培養語感一樣。觀看完畢,拋出一兩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達到余音繞梁的效果。
三、“考”——設計題型考電影
觀看了電影,如果教師就此罷休,那是一百步走了九十九步,就差那么一點點,實在可惜!
這個時候,精心設計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孩子在十分鐘之內就能完成,達到復習鞏固電影的效果。
題目不能太復雜,如果太復雜,就事與愿違。一般是些什么題型呢?
比如簡單的填空題。舉個例子,觀看了曹文軒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草房子》,讓學生填空:電影中的主角叫 ,他跟隨父親到達的地方叫 。這樣的答案信手拈來。除了填空題,還可以出選擇題,例如電影《劉三姐》:劉三姐在漓江邊與個地主請來的秀才對歌,打敗幾個對手。(A.二個B.三個C.四個D.五個),只要認真觀看了影片,就能夠輕松地回答。除了這兩種題型,還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題。例如,觀看了《沖出亞馬遜》,判斷:1.《沖出亞馬遜》講述的是兩名中國軍人在墨西哥國際反恐怖學校歷險訓練的真實故事。(×)正確答案:委內瑞拉。
四、“賞”——各抒己見賞電影
觀看了影片,完成練習后,可以安排一節課來進行電影的鑒賞評論??梢赃@樣做——教師拋出一些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發言。例如,觀看了宮崎駿的巔峰之作——奧斯卡最佳外語動畫片的《千與千尋》后,讓學生說:以10分制來評分,你給這部影片幾分?為什么?你會怎么樣跟親友推薦這部影片?學生肯定會躍躍欲試,不吐不快。
教師繼續追問:這部影片除了主題鮮明,情節曲折,還帶有濃厚的日本民族特色,你能找出多少處民族特色?相信學生會迫不及待、不勝枚舉。
除了學生談體會,還可以在豆瓣影評上搜集特別精彩的影評,好的豆瓣影評不僅剖析得入木三分,還文思泉涌,讓學生有撥開云霧見天明之感。
五、“寫”——牛刀小試寫電影
“花盆里長不出參天松、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薄寣W生寫影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電影與語文的最佳契合點。有些老師不敢讓學生寫影評,認為學生寫不出什么,但是在五年級上冊的習作中,有個單元讓學生寫讀后感,其實,影評就是觀后感,就是“讀”后感。
讓學生寫《〈××〉觀后感》,既達到觀影的目的,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舉多得。再把優秀習作登上《童心影真》報,或在班級榮譽欄里展示,達到激勵表彰的效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將電影與語文巧妙融合,讓孩子們沉浸于電影“閱讀”,其思維高度活躍,鑒賞能力得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準確,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綜上所述,奏響電影“五部曲”,勢必催開語文素養絢爛之花。
參考文獻:
[1]王光蕓.電子書包與小學語文傳統教學模式的融合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7).
[2]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