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勛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數學課,知識抽象,邏輯性強,這樣就決定數學教學要突出趣味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注意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引起學生的情感上的共鳴,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維,開展有益的討論,引導學生用眼觀察,激發學生動腦思考,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達到由“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樂之者”的程度,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巧設導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一些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創設一種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大腦處在最活躍的思維狀態,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敏銳地探索,從而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及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時,我這樣設計了問題情境:現有一顆不可攀登的旗桿,怎樣才能測出它的高呢?這樣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建立民主、和諧、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情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是學生情感的主導者,熱愛學生是進行數學教學的前提,只有老師的情感傾于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好惡,在很大程度上與他是否喜歡授課的那位老師有關,當學生喜歡一位老師,就很自然的會喜歡他所教的課,就會感到他講授的內容生動有趣,從而自覺主動地接受老師的教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調控學生的情緒,使其自信地、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只有教師的教妙趣橫生,學生的學才可能生動活潑,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
三、用數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註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教學情景對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可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促使其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的狀態;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景中產生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在理解情節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聯想與識別,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引導學生去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不自覺到自覺地發揮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采用討論、交流、合作、探究性學習等方式
這樣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自己準備了一根木棒,用鋁線自制了一個圓,然后教師指導學生探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便很快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學生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在學習活動中體現好奇與求知欲,并使情感、態度、興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在這種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不同教學模式來學習,這種交互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講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將兩個全等三角形中的一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別與另一個三角形對應的三邊的長度進行動畫演示,學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的結論,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演示了其對應角,學生又很輕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的結論,從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兩個性質。
六、合力創設余尾情境,或鞏固新知、或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余尾情境就是在一節課或一部分知識的學習結束之際,要恰當設計一個“尾巴”,使學生感到言而未盡,以引起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為下節課或新內容的學習埋下伏筆。例如,在講授完統計圖后,我提出讓學生回家自己測量身高,然后同學之間調查統計,并畫出條形統計圖,再結合條形統計圖提出一個問題并作出解答。這個作業既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又鞏固了所學新知,還鍛煉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再如,在學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后我提出課下根據所學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方法探究“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問題,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密切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實踐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所以,對于數學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于數學本質的解釋中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過程中去體驗數學的“誕生”。比如“中心對稱”引入設計:教師取出若干張撲克牌,然后請一位學生上臺任意抽出一張撲克,背對老師給同學們看,過后再插入,再洗幾下,展開撲克牌,教師馬上確定這位學生曾抽出過的撲克。(訣竅在于事先準備的是若干張非中心對稱和一張是中心對稱的撲克牌,并將他們按牌面的多數指向整理好,抽出后再度插入時注意調整使其旋轉180度后倒插,即可排查發現。)撲克牌魔術表演平時在電視上見得多了,但回歸生活的課堂激發了學生探索“中心對稱圖形”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點燃了學生發現思維的火花。在生動活潑的問題情景中,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圖形的共性,建立感性認識,再一起利用所學知識,把這些問題數學化,為學生理解中心對稱圖形及其特點,發展空間觀念打下了好基礎。
一般說來,如果學生把數學學習取得的成功歸功于內部因素,則會使他們感到興奮、自豪、和充滿信心。這些情緒反應將促使他們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強學習的動力。正是這種情感,學生才會有持之以恒的學習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