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花
[摘 要]人文科學是人類社會三大類型科學之一,因此學習人文科學、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人類學習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我國2011年實行《新課程標準》后,對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人文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教學中的落實與滲透也是極為重要的。本文基于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簡要闡述了幾種在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漢語言教學;人文素質;培養策略
漢語言文學是人文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極為重要的。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宜,缺乏現實的指導意義和時代感,因此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這在強調人文素質教育的現今情況下是不能夠生存的。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生興趣、提高對人文素質的正確認識為主,設置適宜教學目的和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
一、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重要性
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漢語言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學術載體,代表著中國傳統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也是大時代下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理論建設,出發點是為了建立健全學生的道德體系。但隨著中職學校就業環境的日漸復雜和就業壓力的增大,用人單位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這就使得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必須進行一場教學革命,在建立好學生的道德體系和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貫徹漢語言文學的實用價值,著眼于實踐能力的培養。
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價值不在于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于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辨證的說,我們也不能強化用實用理性與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規范人文學科,而應該看到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中人文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生缺乏健全人格,理想信念迷茫
部分學生在步入中職校園后,由于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逐漸產生了攀比、奢華的心理。還有些同學由于自律意識較弱,自制力不強,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交友、網絡商城等各種虛擬的環境中,無法自拔。久而久之,有些學生產生了心理障礙,不愿與別人溝通交流,迷失了自己遠大理想與信念。有時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不擇手段,觸犯了法律,從而誤入了人生歧途,這些都是學生人文素質存在問題的重要體現。
二、重理論知識,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
在新時期的今天,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的教學環境與內容。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仍然體現出了只重視理論知識、課本知識,缺乏課堂互動與實踐性不強等特點,忽視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新媒體時代,學生的閱讀習慣與漢語言思維習慣由于受到多媒體的影響,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改變。在網路時代的今天,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漢語言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加強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效果,注重新時期學生正確漢語言文學思維方式與習慣的形成與培養。同時,培養學生系統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
三、知識結構更新速度不適應市場需求
一是課程的設置方面。如今大部分的中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仍然沿用傳統的單一模式,未將豐富的漢語言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機的融合,單純的漢語言知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制約了符合社會發展所需要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二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的不足。實踐能力是中職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其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是指較強的文字功底與公文寫作能力,敏捷的思辨能力,良好的與人溝通與表達的能力,也是人文素養,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然而,實踐中所培養出的學生只重視文學常識的記憶,理論知識的掌握,工作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因此,漢語言文學有必要完善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置,優化學科建設,不斷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
四、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1.情感教育開始,豐富學生人文素質的內涵
古人云:欲成才,先成人。可見在學會知識、成為人才之前,必須要先學會做人,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需要將人文素質教育放在前面,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在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進行人文素質時,教師可以利用文學中的一些情感來教導學生對人生、做人形成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自覺意識、拼搏精神、社會責任感、學習態度等,加強學生社會行為的規范性。
五、加強道德教育,提高學生對人文素質的認識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教育以語言教育具有更直接且更有效的作用。因此,在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時,教師除了根據授課內容和文章思想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外,還要加強自身的人文素質,提高自身做好人文素質教育的意識,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做好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用行為藝術提高學生對人文素質的認識。
六、創設教學情境,增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接受度
人文素質教育中,文化素質和文化內涵的教育也占據較為重要的部分。在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漢語言文學本身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文化內涵來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加深刻的去體會文學的文字美、語言美、意境美,增加學生對漢語言文化的鑒賞能力和相應的文化水平,增加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的接受度,進而促進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
七、聯系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學習人文素質的興趣
教師除了要從精神世界關注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情況,還要聯系實際生活,從生活經驗及生活事例中汲取與文章相關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激發學生學習人文素質的興趣。
八、結語
隨著當前我國中職生數量不斷增加,中職生人文素質問題堪憂,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漢語言文學作為中職學校教育中重要課程,其不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學生語言知識,而且在學生價值觀念樹立等方面意義重大,因此在中職教育中必須要積極重視漢語言文學作用,最終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加優秀的知識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瑞華,王京京.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科學與發展,2015(03):135-137.
[2]韋小利,邱勝軍.如何在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質量[J].海南職業技術學院,2016(01).
[3] 李莉.談我國漢語言文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 語文建設,2014(04)147-149.3.